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连续硬膜外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收入院的200例产妇,按照患者自身意愿进行分组,每组100例,使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观察组,未使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疼痛度、配合度以及满意度.分析两组患者宫缩的特点以及产程间情况的比较.结果对照组中的产妇疼痛度、满意度以及配合度均远高于对照组中的产妇,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妊娠情况中没有明显性差异,观察组中产程活跃期、第1产程以及总产程有所延长,但均在正常产程范围之内.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痛苦,降低了分娩疼痛对产妇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分娩镇痛;产程;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2-02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采取ELISA法检测对诊断准确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9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为入组样本,通过TPPA、TRUST、ELISA检测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结果:经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表明TPPA、TRUST和ELISA方法中,ELISA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度的测定效果是三种方法中最佳(详见表2和表3),分别达到了85.71%、95.65%、93.3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ELISA法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法与G6PD/6PGD比值法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基因突变类型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疑似G6PD缺乏症的1 201例(男711例,女490例)患儿,采用荧光定量法、G6PD/6PGD比值法和多色熔解曲线分析法对酶活性、比值和基因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分析酶活性、比值与基因突变类型的关系,将荧光定量法和G6PD/6PGD比值法的结果与基因突变结果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 201份可疑标本中,检出163份(男135份,女28份),其中荧光定量法检出156例,检出率95.71%,G6PD/6PGD比值法检出140例,检出率85.89%。男性患儿酶活性及比值明显低于女性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642.5、734.5,P均<0.001)。112例接受基因检测,检出92例,其中半合子突变74例,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15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15例杂合突变中,荧光定量法检出11例,检出率73.33%,G6PD/6PGD比值法检出4例,检出率26.67%。基因共检出7个突变位点,所占比例分别为c.1388G>A型32.22%、c.1376G>T型30.00%、c.871G>A型13.33%、c.1024C>T型11.11%、c.95A>G型7.78%、c.487G>A型4.44%、c.392G>T型1.11%。c.1376G>T和c.1024C>T、c.487G>A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c.1024C>T和c.1388G>A、c.1376G>T、c.871G>A、c.95A>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2、0.011、0.013)。ROC曲线分析荧光定量法敏感度100%,特异度95.65%,曲线下面积(AUC)0.972。G6PD/6PGD比值法敏感度100%,特异度94.57%,AUC 0.979。荧光定量法和G6PD/6PGD比值法联合检测时敏感度最高96.7%,特异度最高100%,AUC 0.992。结论与荧光定量法相比,G6PD/6PGD比值法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女性杂合子;G6PD荧光定量法结合G6PD/6PGD比值法检测有利于减少漏诊,结合基因突变分析,可能提高G6PD患儿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