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眼周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的临床分型和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的32例眼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眼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型为单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2型为双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3型为单侧或双侧眼动脉供血且视网膜中央动脉累及,3型根据患眼视力情况可分为3a及3b亚型,3a型为视力存在,3b型为视力消失。1型患者采用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2型患者通过双侧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加手术治疗;3a型患者采用无水乙醇介入联合手术治疗,3b型患者采用眼球剜除术及眼眶重建。结果本组32例,1型6例,治疗疗程为1~5次,平均2.1次;治愈5例,好转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1例自行愈合。2型8例,4例介入治疗的患者,疗程为1~7次,平均2.5次,治愈3例,好转5例,其中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 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1例局部皮瓣修复,总体疗效治愈1例,好转3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a型13例,治愈3例,好转10例,其中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区域较小予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3b型5例,治愈2例,好转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部分通过植皮修复缺损。结论眼周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联合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神经介入技术和整形外科修复技术治疗眼周AVM,可在并发症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眼周 分型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别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治疗的74例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1例,女33例,年龄(29.1±10.6)岁。病灶位于耳部25例次,面颊部20例次,唇部18例次。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单纯手术治疗、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栓塞综合治疗。结果本组74例,治愈50例,改善24例,治愈率67.6%。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42例,治愈率64.3%(27/42);单纯手术治疗15例,治愈率80.0%(12/15),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手术综合治疗17例,治愈率64.7%(11/17),3种方法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27.0±11.3)个月,1例复发。病灶累及单一解剖单位治愈率显著高于累及2个及以上解剖单位者(80.0% vs 48.3%, 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根据病情、病灶解剖结构、病灶血管构筑特点、血流动力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及两者的有机组合,可到达治疗效果和美学效果的最大化。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颅外动静脉畸形(AVM)作为一种罕见且高风险的脉管畸形,尽管以血管内治疗和手术为主的治疗目前已经被接受,但在疾病的诊治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作者对颅外动静脉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遗传学与病理机制,手术和介入技术的总结与创新,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发与拓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另外,作者指出毛细血管畸形-AVM作为颅外AVM的一种特殊类型,在遗传学和对疾病认识上仍存许多未知有待探索。针对现状,作者进一步梳理了颅外AVM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与前景,以协助从事颅外AVM诊疗的同行和专家一同促进学科发展。

  • 标签: 颅外动静脉畸形 早期诊断 创新 遗传学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颅外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作为一种高流量脉管畸形,目前以手术和无水乙醇介入为主的治疗风险较高,且复杂颅外AVM的预后不佳。因此,在遗传学和病理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加速靶向治疗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颅外AVM的遗传学研究突破性地发现了该疾病存在RAS/RAF/MAPK通路相关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可能在病理机制中同样具有潜在价值。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治疗显示对颅外AVM可能存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高通量蛋白组学为颅外AVM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近期颅外AVM相关的病理机制、遗传学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外动静脉畸形 遗传学 靶向治疗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2(CM-AVM2)的诊断方法及遗传学依据。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CM-AVM2病例临床资料。通过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SinoMed检索有关CM-AVM的文献,并结合收集的病例资料分析CM-AVM2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结果共收集2例CM-AVM2,其具有全身非典型红斑,同时具有EPHB4基因突变,均未合并有高流速脉管畸形。文献检索并筛选共获得3篇有关于CM-AVM2的文献。结合文献及2例病例资料,得出CM-AVM2常表现为与CM-AVM相似的非典型红斑,可合并有高流速脉管畸形,基因检测筛查是否具有EPH受体B4(EPHB4)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结论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为CM-AVM2的有效诊断方法。EPHB4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异常出芽新生可能是CM-AVM2的发生机制。

  • 标签: 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 RAS p21蛋白激活因子1 EPH受体B4
  • 简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移动学习与网络精品课程传统建设模式存在明显的冲突,具体表现为:网络精品课程传统建设模式与移动学习的特点之间的矛盾;网络课堂及课后交流讨论主题分散、讨论深度不足与在移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交流讨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讨论深入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网络课程环境下学习过程信息记录粗糙与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信息大数据分析需求之间的矛盾。要缓解和进一步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必须提高网络课程的服务意识,改进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网络课程制作技术,主动开拓网络精品课程服务领域。

  • 标签: 移动学习 网络精品课程 网络学习 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
  • 简介:职前教师TPACK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借助有形的实体进行实践训练,TPACK能力才能生根发芽,才能从观念理想生化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能力。微课具有课程的基本属性和结构功能,可以为职前教师提升TPACK能力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有助于提高职前教师TPACK能力。

  • 标签: 能力培养 职前教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实践训练 系统工程 结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