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曾经有过一位奶娘,业余的。母亲生我时奶水不足,正巧,住我家隔壁的根兴婶,稍晚几个月也产下一个儿子,奶水多,能匀一些给我。想来真是罪过:我吃过她的奶,却至今不知道她的名与姓。当然也不独她,当年村里我的母辈们都不显本名,只随了丈夫的大名被人唤让人叫。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缘起】:1965年秋天父亲去世时,我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在老家下村里生产队干活。有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16岁的我却饱尝愁苦和伤绪。有一天翻看父亲的书籍遗存,发现一本他自订的诗文集《清源山樵浪墨》——“清源山樵”是父亲的别号——用宣纸直排,工整的毛笔楷书。内中多是一些旧体诗。当了三十年乡村教师的父亲喜欢写点诗。此前曾有镇上小学的两位年轻教师上门来向他请教诗韵格律。

  • 标签: 初中毕业 乡村教师 年轻教师 诗文集 父亲 生产队
  • 简介:(1)1970年初春的一天,倒春寒鹰占鹊巢,驱赶走了本来这个季节应该有的暖意,政治氛围却狂热甚至到了狂躁的地步。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周围二十几个行政村(当时称作生产大队)的全体社员,用那时的政治术语叫“革命群众”,都被赶到镇上中学的操场上参加庆祝大会,红旗,标语,鞭炮,口号,交织成一簇“盛大节日”的图像。我的印象中,此盛况惟有十二年前的人民公社成立大会方堪比埒。大会结束后是游行,其实就是各村的人沿着不同的道路回去。我们那个公社所在地的镇由两条江河分成三个部分,游行队伍便从两条主街和两条江岸上经过。

  • 标签: 革命委员会 族长 人民公社 政治氛围 政治术语 庆祝大会
  • 简介:元旦伊始,雨雪霁霁,空气沉沉,虽未有像北方那样的旷世大雾霾,却也久违了江南常有的晴朗天。直到大寒前两天,忽一扫近半月的阴涩,送来个笑脸大太阳。江南乡间有“春前十八日”之说,意为立春前十八天,即大寒前夕,通常就有春意临焉。此说不无科学道理。华夏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依着黄淮流域的气候而定,江南一带纬度低,故该提前十八日人春。今冬气候异常,但老天终未爽约,如期赐来春的气息,予人惊喜。

  • 标签: 气候异常 二十四节气 黄淮流域 江南
  • 简介:一太平村穷得可怜,村风却好得可以。所谓村风,无非是指村里人的民情民性民风之类,用句眼下的时髦话,也就是文明程度。太平村人善良、厚道、淳朴、节俭、友爱、和睦……总之,不说天下,至少中国祖传所有的美德,仿佛全让他们给“承包”了。这好村风确实历史悠久。老辈人说,从前清到民国,村里就没出过一个歹人。解放后多次斗争、运动,这儿也均太平无事。即便文革,外乡几乎村村都闹造反,太平村却无甚波澜。到后来,村里最大的当权派实在过意不去,主动挨家挨户求“批判”,可家家都说:

  • 标签: 太平村 村风 句眼 却好 听雨 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