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不同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8-2019年,依据青海省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共抽取1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1个村,每个村抽取20户世居者,采集每户家庭盐样、每个家庭成员24 h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在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生活饮用水,检测水碘。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水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以表示)和尿碘中膳食碘占比,比较不同生产方式(农业区和牧业区),不同地理环境(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和青南高原),不同民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不同经济水平(<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共调查280个家庭999人,其中男性511人、女性488人。各调查点水碘中位数均< 10 μg/L,均为环境缺碘地区。共采集盐样280份,盐碘中位数为26.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100%(280/280)。共检测尿样999份,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92.5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农业区(n = 643)、牧业区(n = 356)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8.53、33.44 μ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99,P > 0.05)。河湟谷地(n = 448)、柴达木盆地(n = 125)、祁连山地(n = 157)、青南高原(n = 269)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5.38、33.30、32.98、34.79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883,P < 0.05);其中,河湟谷地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低于青南高原(P < 0.05)。各民族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647,P < 0.05),撒拉族(n = 68)和藏族(n = 239)较高,分别为37.21和32.21 μg。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n = 194、221、302、282)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38.97、17.01、30.86、33.14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407,P < 0.05)。各类人群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范围为5.35% ~ 15.54%。结论青海省人群碘营养适宜,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水平有关。但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较低,食用碘盐仍是人群的主要摄碘途径,也是青海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主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水碘含量,并绘制水碘分布图,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对青海省所有县(市、区)以乡(镇、街道,简称乡)为单位,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测定水碘含量、计算水碘中位数,并绘制青海省水碘分布图。结果在392个乡共采集水样1 836份,水碘中位数为1.7 μg/L;水碘中位数< 5 μg/L的乡占80.6%(316/392),水碘中位数在5 ~ 10 μg/L的乡占17.1%(67/392),水碘中位数> 10 μg/L的乡占2.3%(9/392),乡级水碘中位数最高为24.8 μg/L。根据调查结果,成功绘制了青海省水碘分布图、青海省西宁市水碘分布图和青海省海东市水碘分布图。结论青海省全境外环境普遍缺碘,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应持续实施,参照水碘分布图,引导群众科学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