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产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DR-CPR)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所有需要DR-CPR的VLBWI/ELBWI近远期结局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并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79 099例VLBWI/ELBWI,需DR-CPR组5 661例,不需DR-CPR组73 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需DR-CPR组相比,需DR-CPR组死亡(RR=2.30,95%CI 1.89~2.82,P<0.05)、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1.92,95%CI 1.56~2.36,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R=1.18,95%CI 1.04~1.33,P<0.05)、神经发育损害(RR=1.25,95%CI 1.14~1.38,P<0.05)的发生率增加;两组2期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RR=1.31,95%CI 0.96~1.7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ELBW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结论需要DR-CPR的VLBWI/ELBWI死亡、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早期高血糖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 2021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收治于新生儿科的胎龄<28周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生后1周内)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产儿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8例超早产儿,高血糖组70例(32.1%),非高血糖组148例(67.9%)。胎龄<25周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发生率为10/20,出生体重≤700 g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发生率为11/16。高血糖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于非高血糖组,1 min及5 min Apgar≤7分比例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增加(OR=0.995,95%CI 0.993~0.997,P<0.05)是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的保护因素,男婴(OR=2.512,95%CI 1.232~5.123,P<0.05)、生后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687,95%CI 1.126~6.414,P<0.05)、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14.735,95%CI 1.578~137.585,P<0.05)是超早产儿发生早期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儿早期高血糖症的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男婴、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可增加早期高血糖症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应用不同人乳喂养评价指标评价人乳喂养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后24 h内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喂养的种类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应用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评价不同喂养种类组、不同住院阶段人乳喂养现状。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pa检验和McNemar检验用于一致性检验。结果601例(男309例、女292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29.3±1.9)周,出生体重1 260(1 115,1 400)g,其中6例(1.0%)整个住院期间未进行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组8例(1.3%),捐赠人乳组542例(90.2%),混合喂养组51例(8.5%)。住院1~7 d、8~14 d、15~28 d 3个阶段的母乳占比分别为73.6%(42.9%,86.7%)、97.5%(78.6%,100.0%)、99.3%(9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4.95,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占比低于8~14 d和15~28 d,为各阶段最低(调整后P均<0.05)。住院1~7 d、8~14 d、15~28 d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18.2)、59.1(26.5,93.5)、116.0(60.3,142.6)ml/(kg·d),H=759.75,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量最低(调整后P均<0.05)。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住院期间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40.0,117.2)、82.9(53.6,103.1)、55.7(16.6,97.5)ml/(kg·d),H=10.78,P=0.005]。母乳占比和母乳量2个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总符合率为0.703,McNemar检验P>0.05,Kappa=0.408。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其在住院1~7 d的母乳占比和母乳量低于8~14 d、15~28 d 2个阶段。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的共同应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