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肠原发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特点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未行术前辅助治疗、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小肠原发GIST,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情况,分析临床病理基因突变特征。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Bonferroni连续校正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空肠回肠GIST肿瘤最大径>10.0 cm高危GIST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十二指肠GIST[18.7%(28/150)比6.4%(5/78)、56.7%(85/150)比43.6%(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12.46,P=0.002、0.006)。在进行基因检测的58例小肠原发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型野生型分别占84.5%(49/58)15.5%(9/58),其中34例(69.4%)、12例(24.5%)、2例(4.1%)1例(2.0%)分别为KIT基因外显子11、9、13、17突变,未发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小肠原发GIST患者的3、5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1%、85.0%68.3%,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94.5%86.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极低危、低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的无进展生率总生存率均高于中危、高危患者[分别为100.0%(49/49)比72.3%(81/112)、100.0%(49/49)比89.3%(100/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4.92,P<0.001、=0.027)。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样细胞型、核分裂象>5个/5 mm2、Ki-67增殖指数>5%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均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5.53、13.73、15.44,P=0.004、0.019、<0.001、<0.001)。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较短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08)。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皮样细胞型、高危、核分裂象>5个/5 mm2、Ki-67增殖指数>10%均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6.51、10.37、15.72,P=0.001、0.011、0.001、<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增殖指数>5%[HR=5.018,95%置信区间(95%CI)1.745~14.430,P=0.003)]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HR=0.145,95%CI 0.051~0.414,P<0.001)均是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增殖指数>10%(HR=8.381,95%CI 1.364~51.487,P=0.022)是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肠原发GIST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KIT基因突变型,其次为野生型,未发现PDGFRA基因突变的病例。高Ki-67增殖指数可提示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预后不良,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中危、高危小肠原发GIST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