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20.01-2021.01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检测血清胆固醇的10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发生率及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结果:1063例接受血清胆固醇检测的人员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发生率为18.06%(192/1063),1063例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中有138例血清胆固醇偏高,占71.88%(138/192),54例血清胆固醇偏低,占28.12%(54/192),血清胆固醇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次研究中原发性胆固醇偏高共38例,5例遗传性III型高脂蛋白血症、6例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22例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5例LDL-R缺陷;100例为继发性——1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0例类脂性肾病、12例慢性肾炎、8例药物导致、30例肾病综合征、15例肝脏病变、15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偏低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有12例原发性——6例无β脂蛋白血症、6例ɑ脂蛋白血症,42例继发性——23例肝硬化、1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从统计数据可获知血清胆固醇偏高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胆固醇偏低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继发性胆固醇偏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胆固醇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主要为血清胆固醇偏高,原因有多种,有饮食方面、但主要为继发性方面的原因,临床要加强对糖尿病、肝脏病变、肾病综合症等患者临床症状关注,对于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患者应该给予食疗及药物干预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此研究可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偏高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据此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1年9月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入选人员抽取2份血液标本,一份正常标本纳入对照组,另一份做溶血处理后纳入观察组,对2组血液标本行生化检验,并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除了尿素(UREA)、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各项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严重影响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 标签: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血生化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受检者中选取检验结果异常与临床不符者60例,对这些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分析并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重新采样复检,初检复检共120份检验标本,统计分析两次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对初检和复检共120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分析血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标本溶血导致结果异常的占40.0%,显著高于餐后抽血、抽血量少、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输液同侧抽血及其他因素(P<0.05)。重新采样复检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验结果与溶血标本的初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空腹血糖值(FPG)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UREA)、甘油三脂(TG)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餐后抽血及输液后同侧抽血等因素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应严格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各个环节,并对检验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复检,以提高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结果异常 溶血标本 质量控制 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