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男大学生(男生)的异性临时性伴来源情况与相关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13所高校31 674名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从2 665名自述有性行为的男生中,选取自述异性临时性伴且回答性伴来源的男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性行为特征和干预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男生的异性临时性伴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自述有性行为的男生中,自述有异性临时性伴的男生占15.9%(423/2 665)。男生异性临时性伴数为1、2~和≥5个的分别占39.4%(147/373)、37.5%(140/373)和23.1%(86/373);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0.1%(167/416)。男生异性临时性伴来源为社会人员的占33.8%(143/423),年龄(20.27±1.4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异性临时性伴数为1个、异性临时性伴为熟人和最近1年无异性固定性伴者,男生的异性临时性伴来源的相关因素包括临时性伴数≥5个(aOR=3.00,95%CI:1.53~5.89)、通过娱乐场所找临时性伴(aOR=3.04,95%CI:1.64~5.64)和最近1年与异性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aOR=0.41,95%CI:0.25~0.68)。结论浙江省高校男生的异性临时性伴来源多样,男生的异性临时性伴来源与临时性伴数较多、通过娱乐场所寻找临时性伴和无异性固定性伴存在一定相关性。建议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倡导安全性行为,降低大学生中的HIV传播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放射性计数,≥100 dpm/mmol的患者为HP阳性组(48例),<100 dpm/mmol的患者为HP阴性组(72例)。另取50名一般资料与慢阻肺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pred,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随访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情况。结果HP阳性组患者的FEV1%pred、FEV1/FVC分别为(57.10±9.99)%、(51.69±11.45)%,均低于对照组及HP阴性组(均P<0.05)。HP阳性组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TNF-α、IL-1β、ICAM-1的含量分别为1.43±0.27、(29.67±6.05)μg/L、(6.75±1.24)μg/L、(351.20±85.17)μg/L,均高于对照组及HP阴性组(均P<0.05)。HP阳性组中HP放射性计数与FEV1%pred、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33,均P<0.05),与外周血NF-κB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TNF-α、IL-1β、ICAM-1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48、0.43、0.46,均P<0.05)。经K-M曲线分析,HP阳性组的未急性加重率低于HP阴性组(χ2=4.76,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P放射性计数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具有预测价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为0.628~0.8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61%和76.47%。结论HP感染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减退、炎症反应激活、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检测HP放射性计数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体腔的非霍奇金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无淋巴结肿大,也无肿块形成,与人疱疹病毒8(HHV8)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密切相关。近来,关于非HHV8感染相关的PEL的报道相继出现,被命名为非HHV8相关的PEL样淋巴瘤(PEL-like lymphoma,PEL-LL),迄今报道累计百余例。本文报道1例非HHV8相关的PEL-LL,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
简介: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血液肿瘤中,AML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虽然传统化疗仍是AML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得到应用。文章对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AML的进展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策略目前尚不明确。在NAFLD患者中筛查肝细胞癌比在其他肝脏疾病中更具挑战性。因为NAFLD患者在无肝硬化的背景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更高。液体活检和其他新型标志物在肝细胞癌早期预测中体现出一定优势和良好前景。将其纳入现有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分层模型对肝细胞癌精准筛查与监测具有潜在的价值,可作为NAFLD患者的补充筛查项目,有望实现肝细胞癌的精准筛查与早期诊治。我们综述了新型标志物对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早期诊断的潜力和最新进展,提出了当前NAFLD相关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估算我国重点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析估算结果的偏差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估算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群组随机化社区干预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人口规模及MSM中HIV感染者数选择20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基于MSM中HIV-1感染率(7%),估算样本量共700例(各城市HIV-1新发感染者35人)。通过MSM手机社交软件,建立检测预约和问卷填写系统,于2019年4-11月开展基线横断面调查并对符合新发感染检测条件的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将试验所得参数代入WHO指南中估算公式,得到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校正。同时梳理样本收集及检测流程,分析影响新发感染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完成HIV-1初筛10 650例中,阳性反应799例,样本缺失198例。实际送检621例,排除误报样本后,完成LAg-Avidity EIA检测520例,其中判定为HIV-1新发感染155例。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为4.06%(95%CI:3.27%~4.85%);校正样本缺失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53%(95%CI:4.45%~6.60%);同时校正缺失及误报情况后,HIV-1新发感染率为5.66%(95%CI:4.67%~6.65%)。20个城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实际值为4.06%~5.66%。结论样本缺失及误报可能导致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确保样本均来源于调查人群并对样本收集及检测各环节进行严格质控,可减小HIV-1新发感染率的估算偏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HIV感染状况知情交友(知情交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6-12月在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由社会组织和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招募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MSM,招募样本量为793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知情交友行为等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MSM 767人中,最近6个月发生网络临时性行为302人,发生网络型临时性行为、网络/场所混合型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62.6%(189/302)和37.4%(113/302)。在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已告知、已询问和已知晓者分别占54.6%(165/302)、49.2%(146/297)和42.9%(82/191),知晓网络临时性伴HIV阴性状况后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75.8%(113/149)。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未询问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25~34岁(aOR=2.17,95%CI:1.20~3.91)、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数>2个(aOR=2.13,95%CI:1.27~3.57)、不认为网络临时性伴HIV感染风险较高(aOR=1.96,95%CI:1.14~3.35)、既往HIV检测数>1次(aOR=0.38,95%CI:0.22~0.66)。结论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的意愿较高,但知情交友行为及知晓对方HIV检测结果的比例较低,针对MSM的网络临时性伴较多、认为网络临时性伴感染风险低和HIV检测次数较少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知情交友的行为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设立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计划,从生物样本、仪器与设备、操作软件、生物样本库团队组建、人员培训、标准化流程制订等方面对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物样本库进行建设。结果于2020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护理部和中心实验室建立了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的生物样本库,组建生物样本库团队、进行人员培训、制订标准化流程;2020年12月1日—2021年6月30日,共收集胃癌患者264例和健康对照者56人的生物样本,主要包括全血、血清和尿液。结论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生物样本库的建设能够收集较为丰富的生物样本,为后续独立开展护理领域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2016年8—12月全科医生使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筛选出上海市控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4例轻中度抑郁障碍(PHQ-9评分5~14分)的老年患者,将其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62例。对照组接受群体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群体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参加开心俱乐部活动。在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12周,分别使用PHQ-9量表、12条目简短生命质量(SF-12)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评估。在干预结束时和结束后12周,干预组的PHQ-9评分明显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束时:(7.95±2.41) 比(8.94±2.38)分,t=3.643,P<0.01);结束后12周:(6.44±2.27)比(8.92±2.76)分,t=7.734,P<0.01]。干预组结束后12周,SF-12生理总评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49.74±8.80)比(47.71±6.77)分,t=2.001,P=0.04]。干预前后干预组SF-12 心理总评分及对照组所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运动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开心俱乐部活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命质量,并能促进该类患者健康锻炼,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开心俱乐部活动的长期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2/kg max[(32.6±6.9)ml·kg-1·min-1比(23.5±5.9)ml·kg-1·min-1,P<0.001],O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P=0.001)更高,VE/VCO2 slope(29.1±5.20比35.1±8.0,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2/kg max、O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2/kg@AT和VO2/kg max(r=0.86,P<0.001)、VO2/kg max和OUES/kg(r=0.63,P<0.001)、HRR和CI(r=0.91,P<0.001)、VE/VCO2 slope和PetCO2 max呈强相关(r=1.00,P<0.001)。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在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山西省长治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83 760名献血者,将2017年4月—2018年7月行常规护理的献血者纳入对照组(n=42 075),将2018年8月—2019年10月行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的献血者纳入研究组(n=41 685)。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1年内再献血率,采用VAS、无偿献血行为自评量表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疼痛程度、心理感受。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的总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VAS得分及无偿献血行为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1年内再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有助于降低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1年内再献血率,且能减轻献血后疼痛程度,并能一定程度地改善献血者的心理感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Exo)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化的机制。方法获取1例2020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腹部脂肪抽吸术的30岁健康女性的废弃脂肪,处理后将脂肪颗粒分别移植于12只Balb/c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两侧,每侧注射0.5 ml,建立脂肪移植模型。左侧设为外泌体组,每周以50 μg的BMSC-Exo溶于100 μl PBS溶液中,移植后即刻在脂肪周围多点局部注射,然后每周注射1次,连续4次;右侧设为对照组,于同一时间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观测项目:(1)分别在术后4、8周获取2组脂肪移植物组织,用电子天平称其湿重并计算保留率。(2)术后8周,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检测脂肪移植物中脂滴包被蛋白A(Perilipin A)阳性细胞,观察2组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完整性;(3)术后8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肪移植物中CD31阳性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检测Notch1、Notch4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面积比例;(4)术后8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移植物中Notch1、Notch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Graphad Prism 8.0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4、8周,对照组脂肪湿重保留率分别为(41.15±9.68)%和(34.30±6.45)%,外泌体组分别为(61.77±10.98)%和(55.93±5.89)%,均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8周,外泌体组较对照组中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更好,具有较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外泌体组中有较多的完整Perilipin A阳性脂肪细胞,而对照组中则较少。(3)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为(4.67±0.57)个,显著小于外泌体组的(13.00±2.00)个(P<0.05);对照组每视野下Notch1和Notch4阳性细胞面积比例均低于外泌体组[(0.53±0.28)% vs.(1.67±0.11)%,(0.11±0.06)% vs.(1.20±0.24)%,P<0.05];(4)外泌体组Notch1、Notch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20、1.50±0.26、2.56±0.55,均比对照组(1.00+0.00)明显上调(P<0.05)。结论BMSC-Exo可能通过上调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激活Notch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移植脂肪血管新生,提高移植脂肪保留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经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到的44例伴基因异常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包含108种白血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技术进行变异分析;常规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析44例伴TP53基因变异的A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基因变异和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伴TP53基因变异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中位年龄(46岁)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17.5岁),且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前者(40.5%)低于后者(8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出异常核型28例,其中复杂核型25例,16例为单体核型,14例存在-17/17p-。TP53在复杂核型、单体核型及-17/17p-的检出率分别为59.5%、38.1%、33.3%。亚组分析显示:TP53基因异常在AML和ALL复杂核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1%和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发现TP53基因变异类型41种,且其中位变异频率为43.58%。75.6%变异位于DNA结合结构域。伴随变异基因主要为TET2、IKZF1。可评价疗效的18例AML和17例ALL患者,1疗程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22.2%和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达CR的AML和16例达CR的ALL的中位RFS分别为174和24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和ALL的中位OS分别为20和3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53基因变异与AML复杂核型相关,而在ALL无显著影响。TP53基因变异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伴TP53基因变异的AML缓解率低于ALL。伴TP53基因变异的AL患者,预后差,应尽可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新报告HIV/AIDS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性伴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浙江省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新报告HIV/AIDS在确证HIV感染前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类型和行为特征。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与性伴类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406例HIV/AIDS,均为确证HIV感染前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者,男性占67.2%(273/406),25~49岁占59.1%(240/406)。调查对象自我报告在确证HIV感染前仅有临时性伴、仅有固定性伴、有临时及固定性伴的分别占36.0%(146/406)、52.0%(211/406)、12.0%(49/406)。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婚姻、职业、月均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3 000元、个体户、已婚与仅有临时性伴存在关联;服务行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与仅有固定性伴存在关联;企业职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月收入≥5 000元与有临时及固定性伴存在关联。结论2017-2019年浙江省部分新报告HIV/AIDS在确证HIV感染前发生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普通人群健康意识,降低危险性行为传播HIV风险。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火箭军医学特色中心肝胆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14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切除巨大中肝肿瘤患者的资料,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术后住院时间9~20 d;围手术期再次手术1例,再手术原因为肝创面出血;术后胆漏3例,经通畅引流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本研究结果表明,Glisson蒂横断法在巨大中肝肿瘤切除术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