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就临床卵巢腹水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段位 2018年 11月 -2019年 10月,研究样本来自我院接诊的卵巢腹水患者,样本采集量为 84例,以随机原则对患者实施分组,分为综合组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分为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实施比较。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临床卵巢腹水患者在治疗期间运用综合护理,可帮助患者消除腹水。

  • 标签: 卵巢癌 腹水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局部晚期食管患者运用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联合治疗、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年1月-2020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局部晚期食管患者,将所纳入的患者以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别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比对。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较轻,淋巴结清扫数目较高,获得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指标对比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辅助放化疗 手术治疗 局部晚期食管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Orem自理模式护理在腹腔镜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Oren自理模式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6.00%,较对照组的76.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Oren自理模式护理 卵巢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绒毛膜肝十二指肠多发转移患者的护理策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总结了绒毛膜肝十二指肠多发转移患者护理的关键方法,采用多学科合作并强调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护理和心理支持。结果: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延缓疾病进展。结论:通过实施个体化、综合的护理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绒毛膜肝十二指肠多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支持。

  • 标签: 绒毛膜癌肝十二指肠 多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宫颈前病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总共纳入我院在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接收的宫颈前病变患者 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具体情况。结果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宫颈前病变患者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宫颈癌前病变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年龄<35岁首次行IVF-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982例,其中PCOS患者(PCOS组)999例,单纯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非PCOS组)198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合并症。PCOS患者再根据BMI分为超重PCOS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正常体质量PCOS组(18.5 kg/m2≤BMI<24.0 kg/m2)。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发育指标,分析BMI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同时研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母体BMI的相关性。结果第3日(day 3,D3)胚胎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优质胚胎率[67.41%(1906/2826)]、囊胚形成率[56.39%(578/1025)]、优质囊胚形成率[29.75%(305/1025)]及可利用胚胎率[62.14%(1756/2826)]均高于超重PCOS组[62.65%(1753/2798),P<0.001;47.30%(457/966),P<0.001;16.35%(158/966),P<0.001;59.04%(1652/2798),P=0.018]。第5日(day 5,D5)囊胚移植的正常体质量PCOS组总受精率[82.38%(1711/2077)]、双原核受精率[68.03%(1413/2077)]、囊胚形成率[68.90%(554/804)]、优质囊胚形成率[62.56%(503/804)]及可利用胚胎率[57.16%(802/1403)]均较超重PCOS组高[80.21%(2954/3683),P=0.044;64.76%(2385/3683),P=0.012;63.95%(871/1362),P<0.001;30.32%(413/1362),P<0.001;53.03%(1250/2357),P=0.014],种植率[66.67%(72/108)]、临床妊娠率[66.97%(73/109)]及流产率[9.59%(7/73)]均较超重PCOS组低[80.57%(141/175),P=0.008;80.46%(140/174),P=0.011;20.71%(29/140),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aOR=1.92,95% CI=1.049~3.515,P=0.034)及流产率(aOR=3.09,95% CI=1.209~7.915,P=0.019)分别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1.92及3.09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3、D5移植的PCOS患者及D3移植的非PCOS患者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r=0.144,P=0.013;r=0.212,P=0.004;r=0.137,P<0.001)。D5移植的超重PCOS患者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的概率(aOR=5.33,95% CI=1.525~18.597,P=0.009)为正常体质量PCOS组的5.33倍。结论高BMI可能是影响PCOS患者胚胎质量及流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超重或肥胖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COS患者在行IVF助孕治疗前减重将有助于改善胚胎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下 l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高龄食管的治疗价值。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到 2020 年 8 月在本院的 30 例高龄胸中下段食管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 15 例)与对照组( 15 例),实验组应用胸腹腔镜下 lvor-Lewis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 Sweet 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出血、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心律失常)。 结果: 通过两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枚数多于对照组, P<0.05 ,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 在高龄胸中下段食管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胸腹腔镜下 lvor-Lewis手术治疗能优化手术指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腔镜 lvor-Lewis手术 胸中下段食管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患者在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于术后情绪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与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护理组(41例,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对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护理完成之后的效果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术后护理后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疗组的SDS抑郁评分与SAS焦虑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子宫内膜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对比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更加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护理 子宫内膜癌 术后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3月--202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经腹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护理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护人员应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治疗痛的观念和临床实践情况。方法2021年12月1至31日,以电子问卷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对肿瘤科、疼痛科、安宁疗护科等痛诊疗相关科室的医师、护士和药剂师发放PCA治疗痛调研表。除基本信息外,共收集26个相关问题。统计分析痛治疗现状、医护人员对PCA治疗痛的观念和PCA临床应用实践3个方面的内容。结果共收集到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993家医院、2 872份调研问卷。只有34.8%(955/2 748)的医护人员认为痛控制满意率超过75%,27.9%(548/1 968)的医护人员认为爆发痛控制的满意率不足50%。97.1%(2 439/2 513)的医护人员认为PCA可以有效用于痛治疗,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认为PCA适用于规范化无创给药不能有效缓解痛的比例分别为64.6%(319/494)和69.1%(1 262/1 826),高于一级医院的57.0%(110/193)(P=0.002)。不同职业中,护士认为PCA治疗痛增加成瘾性以及导致药物过量的比例为62.8%(431/686)和76.1%(522/686),高于医师的39.2%(670/1 709)和58.2%(995/1 709),以及药剂师的49.2%(58/118)和65.3%(77/118)(均P<0.001)。不同医院间PCA治疗痛在镇痛泵类型、给药途径、输注模式、用药方案及常用药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A持续输注量和解救剂量的计算比例不统一,在启动PCA后,有71.7%(1 226/1 709)的医疗机构存在给予患者镇痛不足,多数需要调整1~3次才能达到满意镇痛。结论我国医护人员对于PCA治疗痛的观念认知不足,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指导,应尽快形成PCA治疗痛专家共识。

  • 标签: 癌性疼痛 患者自控镇痛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头颈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0~72岁。总结病理学特点、治疗以及随访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14例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同时存在,1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性的上皮区域,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在恶性的间叶组织区域,波形蛋白呈阳性。在治疗上14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后辅助放疗3例,手术后辅助放化疗6例。随访时间为2~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除1例随访21个月后失访外,其余13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4/13;8例死亡,死亡率8/13,5例无瘤生存。Kaplan-Meier法计算得到14例头颈部肉瘤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57.1%、42.9%。结论头颈部肉瘤临床罕见,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头颈部肉瘤预后差,对于肉瘤患者应长期随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肝细胞(HCC)发病及死亡人数约占全球50%。HCC早期诊断率低及术后复发率高是我国HCC患者5年生存率欠佳的两大原因。当前存在筛查技术性能及依从性较低、缺乏有效预测术后复发标志物等问题。液体活检等新型分子标志物因其简便、精准等特点,有望成为传统筛查预警方法的有益补充,实现HCC的早期发现及精准治疗。现就液体活检在HCC早筛及治疗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转化应用进行论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标签: 肝细胞癌 早期筛查 复发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妇科宫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开展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病例合计为 88例,为本院在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0月所接诊,任取组中 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即对照组,余下 44例则外加心理护理,即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以及人文关怀运用到宫颈患者护理中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策略。方法:本文通过对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80例骨科植入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与植入体感染有关的外科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结果:本组15例病人,发生了骨科手术植入物的感染,植入物的感染与病人的年龄、手术时间、安排、次数、基础疾病、创伤状况、术中的抗生素使用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结论:营造出一个干净、整齐的骨科手术室环境,在手术过程中要坚持无菌操作,对骨科植入物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要重视起来,同时还要强化临床护理及植入物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植入物感染,从而提升手术质量,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骨科植入物感染 手术室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各类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入路主动脉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各类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共63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51例(81.0%),女12例;年龄(49.7±12.7)岁。主动脉夹层手术33例,Bentall手术9例,Wheat手术7例,Ross手术2例,David手术2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例,二次开胸Bentall手术3例,二次开胸Wheat手术2例,二次开胸主动脉根部内漏修补术1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置换+主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二次开胸Bentall+肺动脉瓣、肺动脉置换术1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升主动脉置换2例,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David+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4例,二次开胸David+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1例,主动脉瓣成形(AVP)/AVR/Bentall+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6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例,主动脉根部人工血管包裹+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全部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发生。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行透析治疗,后合并感染性休克、颅内出血死亡;2例术后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9例出现心包积液需心包穿刺治疗;2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1例经脑脊液引流后下肢肌力基本恢复,1例合并感染、急性肾衰竭、低氧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持续床旁血滤、丙种球蛋白冲击及康复锻炼后下肢肌力恢复,其余患者未出现院内并发症。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能够顺利实施各类主动脉手术,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9(64.1±13.4)岁。病变节段:L2/3 1例,L4/5 18例,L5/S1 23例,L3/4合并L4/5 1例,L4/5合并L5/S1 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前患者均行腰椎CT扫描及三维容积重建,观察患者腰椎整体形态结构,使用放射工作站软件测量两侧椎板夹角、椎板宽度、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以及椎板下移程度,并进行腰椎节段间及侧别间比较。结果(1)棘突与两侧椎板呈“人”字形平滑连接,两侧椎板向两侧弧形展开。两侧椎板夹角自L3至L5逐渐增大,分别为70°±11°、78°±12°和9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5,P<0.001)。(2)椎板下缘向两侧延伸,椎板宽度自L3至L5逐渐增宽,左侧分别为(14.0±2.4)、(15.7±2.6)和(18.7±2.8)mm,右侧分别为(14.4±2.4)、(16.4±2.3)和(19.2±2.8)mm,各节段椎板宽度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4.00、2.78,P值均<0.05)。(3)椎板末端逐渐增宽膨大成关节面,关节面L3/4~L5/S1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左侧分别为60°±10°、50°±9°和42°±11°,右侧分别为58°±11°、48°±10°和40°±13°。同一节段左右两侧对比,在L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5),在L4/5及L5/S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1.79,P值均>0.05)。(4)椎板下移程度自L3至L5逐渐减小,分别为(6.8±2.1)、(5.1±2.3)和(2.4±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L3到L5,两侧椎板夹角逐渐增大、椎板宽度逐渐增大、关节突关节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椎板下移程度逐渐减小。了解腰椎解剖的节段性变化有助于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椎板去除范围的确定、对关节突关节的保护以及椎间盘位置的确定。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三维成像 内镜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伴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纤维化程度分成轻度纤维化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化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化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术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性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χ²=7.65,6.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5,95%可信区间为1.23~3.43,P<0.05)。结论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优越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早,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