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m唐代杨倞《荀子注》是迄今可见《荀子》最早注本,杨注对荀学研究的重要地位无可取代.杨注价值远不止在整理《荀子》这一方面,还体现在训诂学、词汇学及校勘学等多个领域.本文仅就其在词汇研究方面的价值撷取若干语词加以论述,以引起学界对杨注研究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 标签: 《荀子》 杨倞 注释语料
  • 简介:汉语史上“盗”与“贼”发生了意义错位:上古“盗”小而“贼”大,后来“盗”大而“贼”小.二者的意义错位大致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酝酿期,唐五代的语义纠葛期,到宋元时代最终完成.由于“盗”“贼”长期概念重合、纠葛不清,导致它们先后出现“私窃”与“强夺”语义两可,这为二者发生错位提供了可能,而促成二者最终完成意义错位的是“偷”的崛起.

  • 标签: 语义两可 意义错位
  • 简介:关于《荀子·成相篇》:"(伍子胥)刭而独鹿弃之江"中"独鹿"一词,学界历来歧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杨倞、王念孙的"属镂剑说"和蒋礼鸿的"‘鹿独(落拓)’倒文说"。本文对这两种说法进行了考辨,继而从梳理"独鹿"一词的词义系统、考察其所在的同源词族、以及史书中对伍子胥之死的记载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此"独鹿"应该是指一种腹圆如壶状的革囊。

  • 标签: 独鹿 联绵词 词族 鸱夷革
  • 简介:典故训释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尤以语典的训释难度较大。笺注者往往会因未能察觉原文所用语典而以常语释之,或未能准确理解原文所用语典以及误解作者用典意图而出现误校或误释的情况。试以清人对《荀子》中语典的校释情况为例,对此略作论说。

  • 标签: 语典 用典意图 《荀子》
  • 简介:本文对《苟子》中“所”字用例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定量分析,并结合对《尚书》、《周易》、《诗经》、《论语》、《商君书》等重要典籍中“所”字用例的历时考察,就“所”后介词的产生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苟子》 “所”字词组 介词
  • 简介:可爱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是青海东部边境的第一个村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下川口村位于东经103°0'48"、北纬36°12'19".海拔最低处下东川为1650米,最高点荒草山天平顶为2270米,总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的宝地.据传,古代漫山遍野都是大森林.撑起古允吾城门洞的大木料和村民武善积、霍应籍、桑才儿家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堂屋所用木料,相传都是原产本山的松木.可见历史上这里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所以,自古以来把这片地方誉为青藏高原的一块"塞上江南"、"人间仙境".它的名气,早在二千多年前就闻名遐迩,成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必争之地,更成为文人墨客常常所描写和咏吟的地方.

  • 标签: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古建筑 马场 边境 东部 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