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是60%,在此基础上,我国将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基于对世界城市化的-般规律的分析,预测到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望接近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得到调整,城镇内部二元结构将淡出历史.
简介: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新的更高要求,既同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承接,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他特别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前进'。
简介:“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从1997年开始,每年对100多位(最多时达到220位)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地厅级领导干部学员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加上200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课题组所作的问卷调查,两个课题组先后共调查了911位地厅
简介:目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在城乡隔绝状态下不可能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只能在城乡统筹、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彻底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关系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也是重点。
简介: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中的“公平”,是指经济公平,而且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前两者与效率之间不存在矛盾。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分配结果比较均衡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在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初次分配中必须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再分配中必须注重公平,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简介:宝鸡市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中,形成了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础,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政策为补充,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宝鸡市新农保制度实现了五个创新,坚持了六个原则,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
简介:必须把研究分配问题的视野拓展到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分配,构建四次分配的新理论。一次分配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二次分配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均衡;三次分配,即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分配,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均等;四次分配,也就是捐赠和慈善,最能体现公平原则的是能力。依据四次分配理论,必须对我国现行的分配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
简介:一、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民生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实际上,解决民生问题本来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简介: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最先面对人口老龄化难题的,它们在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许多不成功的教训。总体来看,它们普遍重视、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对机构养老的发展既要适度,更要分类指导,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建设和发展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重视并统筹规划老年住宅和养老社区的发展。
简介:领导干部身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和领导岗位,他们对21世纪前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把他们的见解和看法集中起来并加以理论的归纳和概括,可以为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十五”计划以及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乃至更长远发展
203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吗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薪要求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央党校自1997年以来每年对100多位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太滞后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重点
公平与效率的多重关系及其现实选择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尝试——对陕西省宝鸡市“新农保”试点的调查
四次分配论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领导干部对21世纪前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看法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