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络教学方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腰椎穿刺技能培训;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通过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价两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技能考核总成绩[(83.9±4.9)分比(83.3±5.2)分]、腰椎穿刺操作完成时间[(11.6±2.3)分钟比(11.8±2.5)分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67.5%(27/40)比60.0%(24/40)]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提高学习兴趣[92.5%(37/40)比75.0%(30/40)]和强化知识记忆[95.0%(38/40)比77.5%(31/40)]的教学方式认同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培训,能够实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当的技能考核总成绩、操作完成时间和教学满意率等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强化其知识记忆。

  • 标签: 网络教学方式 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