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鼠骨骼肌缺损模型上,探讨骨骼肌去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联合骨骼肌干细胞对骨骼肌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采用5种方法将大鼠骨骼肌脱细胞,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DAPI染色评估骨骼肌脱细胞情况,选出最优策略制成水凝胶。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SEM)等对水凝胶的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将骨骼肌干细胞植入包被有水凝胶的培养皿,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构建大鼠骨骼肌缺损动物模型,用HE染色检测骨骼肌生长,免疫荧光检测Pax7和MyoD的表达情况,电刺激对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修复后功能进行评估;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了一种对骨骼肌结构损伤小并且彻底的脱细胞的方法,然后将其制备成水凝胶;Masson染色、SEM表明水凝胶保留了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生物因子;MTT检测表明该水凝胶能够促进骨骼肌干细胞的增殖。大鼠骨骼肌缺损实验表明大鼠骨骼肌干细胞联合水凝胶治疗组比力为(9.00±2.10)N/cm2,分别与未修复组和水凝胶组[分别为(4.06±1.12)N/cm2和(5.00±1.60)N/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骨骼肌ECM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该水凝胶联合干细胞有望能成为一种修复骨骼肌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骼肌干细胞 去细胞外基质 骨骼肌缺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血运的术前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动脉修复术后发生肢体血运障碍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的139例(140侧肢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伴肢端缺血患者资料。男112例,女27例;中位年龄为30(20,44)岁。以术后患肢早期(48 h内)是否发生血运障碍为主要结局指标,将患者性别、年龄、缺血时间、损伤机制、损伤部位、是否伴发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手术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4侧(31.4%,44/140)肢体在术后48 h内发生血运障碍。术后肢体发生血运障碍与未发生血运障碍患者的损伤机制、缺血时间、是否伴发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钝性伤(OR=5.639,95%CI:1.068~29.761,P=0.042)和周围软组织缺损(OR=12.568,95%CI:3.402~46.431,P<0.001)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发生血运障碍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钝性伤和周围软组织缺损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发生血运障碍的术前危险因素,在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时应重点关注。

  • 标签: 四肢 动脉损伤 肢体缺血 损伤机制 软组织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