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