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3 33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肿瘤切缘距离确定靶肺组织范围后,将区域内累及的主要血管、支气管行解剖性离断,沿切割平面切除靶肺组织,完成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结果3 336例肺结节患者中,多发肺结节668例,孤立性肺结节2 668例。术后病理为良性283例,浸润前病变1 19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8例,原位腺癌445例,微小浸润性腺癌714例),浸润性腺癌1 713例,非腺癌73例,转移性癌70例。1 786例浸润性原发肺癌患者中,11例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ypⅠA期;1 77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TNM分期为ⅠA期1 587例,ⅠB期112例,ⅡA期3例,ⅡB期18例,ⅢA期37例,ⅢB期9例,Ⅳ期9例。手术时间为(127.3±55.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2.4)d,≥3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38/3 336),术后30 d无死亡患者。结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同时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整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多周期化疗组)和未调整化疗周期(对照组)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化疗与手术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分别为17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8.6和46.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和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9/22)和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和术后30 d均无死亡。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退缩效果明显[肿瘤退缩分级(TRG)1、TRG2和TRG3级]分别为14和7例,效果不明显(TRG4级和TRG5级)分别为8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几乎完全消退,术后病理提示无恶性肿瘤组织残留。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增加新辅助化疗周期,可以获得更明显的肿瘤退缩反应,可根据手术排期多次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
简介:摘要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2015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其中大部分肺癌于发现时就已处于中晚期。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在筛查中被发现。早期肺腺癌的影像学常表现为含有磨玻璃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虽然并不能精准的预测结节的病理类型,但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仍然对病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的最大径比整个结节的最大径能更好的区分预后。随着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部分实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与侵袭性关系越来越受关注。部分实性结节性质特殊,相较于纯磨玻璃结节其性质活跃,易进展迅速;而相较于纯实性结节,其侵袭性不足,淋巴结转移率低且预后较好。目前,国际上推荐对高度怀疑恶性的部分实性结节采取主动干预的措施。文章聚焦于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从结节的分期、随访、手术治疗、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作一系统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整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多周期化疗组)和未调整化疗周期(对照组)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化疗与手术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分别为17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8.6和46.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和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9/22)和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和术后30 d均无死亡。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退缩效果明显[肿瘤退缩分级(TRG)1、TRG2和TRG3级]分别为14和7例,效果不明显(TRG4级和TRG5级)分别为8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几乎完全消退,术后病理提示无恶性肿瘤组织残留。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增加新辅助化疗周期,可以获得更明显的肿瘤退缩反应,可根据手术排期多次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
简介:摘要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2015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其中大部分肺癌于发现时就已处于中晚期。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腺癌在筛查中被发现。早期肺腺癌的影像学常表现为含有磨玻璃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虽然并不能精准的预测结节的病理类型,但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仍然对病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的最大径比整个结节的最大径能更好的区分预后。随着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部分实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与侵袭性关系越来越受关注。部分实性结节性质特殊,相较于纯磨玻璃结节其性质活跃,易进展迅速;而相较于纯实性结节,其侵袭性不足,淋巴结转移率低且预后较好。目前,国际上推荐对高度怀疑恶性的部分实性结节采取主动干预的措施。文章聚焦于部分实性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从结节的分期、随访、手术治疗、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作一系统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的3 33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肿瘤切缘距离确定靶肺组织范围后,将区域内累及的主要血管、支气管行解剖性离断,沿切割平面切除靶肺组织,完成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结果3 336例肺结节患者中,多发肺结节668例,孤立性肺结节2 668例。术后病理为良性283例,浸润前病变1 19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8例,原位腺癌445例,微小浸润性腺癌714例),浸润性腺癌1 713例,非腺癌73例,转移性癌70例。1 786例浸润性原发肺癌患者中,11例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分期为ypⅠA期;1 775例未行新辅助治疗,TNM分期为ⅠA期1 587例,ⅠB期112例,ⅡA期3例,ⅡB期18例,ⅢA期37例,ⅢB期9例,Ⅳ期9例。手术时间为(127.3±55.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2.4)d,≥3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38/3 336),术后30 d无死亡患者。结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同时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早期肺癌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亚肺叶切除术逐渐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重视。但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实施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我院自2014年提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APL)"理念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和总结,为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PES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0例PESC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和腹痛。原发肿瘤部位以胸中段为主,占51.0%。胃镜下以溃疡型最常见,占31.0%。所有患者均存在1个或多个上皮细胞起源标志物阳性。局限期(LD)80例,广泛期(ED)20例。PES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18.0%和11.0%,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3.8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全部PESC患者,病灶长度(OR=2.661, P<0.001)、TNM分期(OR=1.464,P=0.016)、治疗方法(OR=0.333,P<0.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LD患者,病灶长度(OR=2.638,P=0.001)、治疗方法(OR=0.285,P<0.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MST(21.6个月)长于单纯手术组(8.3个月,P=0.021),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的MST(31.0个月)长于放化疗组(9.8个月,P<0.001)。结论PES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病变长度、TNM分期、治疗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LD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食管癌调查数据库以了解中国食管癌的临床流行特征和外科治疗状况。方法由计算机团队和胸外科临床专家团队合作开发网络平台临床资料数据库,简称"十一五食管癌临床治疗登记数据库",授权70家合作分中心将2009—2014年经外科治疗的食管癌病例录入数据库。结果8 181例资料相对完整且有随访信息的外科治疗后食管癌病例入组。男性6 052例,女性2 129例;平均年龄60.5岁。食管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1.8%(148例)的患者有心理创伤史;92.0%(7 527例)的患者只有中学以下文化程度或未接受过任何教育;62.0%(5 072例)的患者不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80.0%(6 544例)的患者常吃粗粮;45.5%(3 722例)的患者只能饮用未经处理的水;42.0%(3 436例)的患者有不良进食习惯,包括6.2%(507例)的患者吃饭快,12.2%(998例)的患者喜食烫食,23.7%(1 939例)的患者喜食油炸食品;53.9%(4 410例)的患者有吸烟史;34.5%(2 822例)的患者有经常性饮酒史。鳞癌7 813例,占95.5%;腺癌267例,占3.3%;腺鳞癌25例,占0.3%;小细胞癌50例,占0.6%。1 800例(22.0%)患者因病变较晚或切除有困难接受术前辅助治疗。5 870例(71.8%)患者接受左侧开胸入路手术治疗,2 215例(27.1%)患者接受右胸入路手术治疗。96例(1.2%)患者接受其他途径外科治疗。8 001例(97.8%)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180例(2.2%)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切除治疗。术后30 d内死亡率为0.5%(43例),术后Ⅱ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951例),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61.6%和52.9%。结论大数据结果显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经济社会地位低、常吃粗粮、不能常吃蔬菜水果以及吸烟和饮酒等有关。但仍需要通过队列观察研究的证据支持。外科技术的提升以及综合治疗的合理应用使中国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5例肺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肺CMPT常见于中老年患者,12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1 cm,3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2 cm。影像学表现以实性结节最为多见(9例),表现为磨玻璃影4例,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明显。1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为开胸手术,13例患者为胸腔镜手术。15例患者中,肺叶切除8例,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3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8例患者的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癌,其中3例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CMPT,2例诊断为炎性结节。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CMPT肿瘤复发。结论肺CMPT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与原发性肺癌同时发生,或由查体时影像学筛查发现。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影像学以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冰冻病理结果易与腺癌或黏液腺癌混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