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半野剂量分布特性结合IMRT技术,实现食管癌放疗降低肺剂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三维水箱测量对称野及半野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并比较分析。选取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处方剂量50.4~60.0 Gy),基于瓦里安Vital beam加速器和Eclipse计划系统、采用均整器(FF)和非均整器(FFF)技术对称野、半野设计(射野设置皆为前1后4方式),比较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各种剂量数据以及机器跳数。结果与对称野计划相比,半野计划能显著改善肺受量(P<0.05),其中半野FFF又稍优于半野FF模式。全肺V5Gy、V20Gy、V30Gy、Dmean在FF对称野与FFF半野分别为(49.64±5.39)%与(42.70±5.5)%、(15.99±3.93)%与(13.32±3.06)%、(9.24±2.77)%与(8.50±2.62)%、(10.45±1.76)%与(9.50±1.53)%(均P<0.05)。心脏受量对称野优于半野(P<0.05),靶区CI和HI、机器跳数、脊髓均相近(均P>0.05)。结论基于半野形式IMRT可以显著改善肺受量,可给临床增加一个选择的方式。

  • 标签: 半野照射 均整器 非均整器 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半野的剂量分布特性和容积调强(VMAT)技术的特点,探索一种可以更好保护肺和心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三维水箱测量对称野及半野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并比较分析各自特征。回顾性选取50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保乳术和根治术各25例,处方剂量50 Gy/25次,基于RayStation计划系统,分别采用对称野连续弧VMAT技术和半野分段弧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和分析靶区的剂量适合度、治疗效率,以及心脏、肺等危及器官的各种剂量数据。结果半野的辐射野大小在水模内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对称野则因张角因素射野逐步变大,30 cm处增大到约2 cm,而且半野的射野外剂量低于对称野,差值愈近射野边缘愈明显。与对称野连续弧计划相比,半野段弧VMAT计划能显著改善肺和心脏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42,P=0.00),其中心脏整体结构的V5、V30、Dmean均值减少为52.5%、65.5%、47%,与靶区关系紧密的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降幅超过20%,患侧肺V5、V10、V20、Dmean的均值分别减少21.6%、24.8%、25.0%、23.2%,其他正常器官剂量均值,半野段弧计划同样优于连续弧计划。结论对于乳腺癌放疗,半野与VMAT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半野和VMAT的优势,显著改善心脏、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容积调强放疗 半野 危及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在线CT引导放疗不同部位脊髓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残差,探讨脊髓分段外放的必要性。方法依照食管癌患者放疗部位选颈、胸、腹段脊髓各20例。颈胸膜或真空袋固定,IMRT技术,采用CTVision获取治疗前位置验证CT图像,每例收集连续20次。在MIM软件上导入CT图像,处理并提取摆位参数。勾画验证和计划CT脊髓,处理并提取勾画脊髓的Dice系数、Hausdorff距离最大值、质心坐标值。采用配伍方差分析数据,扩值计算公式为MPRV=1.3∑总群体+0.5σ总群体。结果残差质心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段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86、5.37、6.36 mm,3.45、3.83、4.51 mm,4.05、4.83、7.06 mm和2.85、2.19、2.83 mm,2.32、2.20、2.16 mm,2.86、2.21、2.83 mm。残差Hausdorff距离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椎脊髓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10、5.33、6.15 mm,3.30、3.77、4.61 mm,3.35、4.76、6.87 mm和2.12、2.06、2.32 mm,2.12、2.06、2.32 mm,2.12、2.06、2.32 mm。结论各段脊髓摆位误差、残差均不同,应给予不同扩范围。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危及器官外扩 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