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量中和试验为金标准,评价两类三种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以江苏省2020年以来发现的64例新冠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早期和随访血清样本共117份开展中和抗体水平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PBNA)、竞争抑制试验[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别对血清样本进行测试,评价这些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及有效性的临界值等。结果新冠感染者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相对于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78和0.725,当微量中和试验的临界值取为1:10时(小于10为阴性),PBN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5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ELIS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8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CLI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28AU/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结论建立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高通量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疫苗上市前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并发症的类型、严重程度,为重症HFMD临床演变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0—2016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报告的3 583例实验室确诊的重症HFMD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增加HFMD严重程度的预警指标。结果重症HFMD病死率为8.09‰(29/3 583),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率为11.75%(421/3 583),出院未愈的发生率为5.30‰(19/3 583),其中CNS并发症轻微组占39.02%(1 398/3 583),严重组占59.22%(2 122/3 583),危重组占1.76%(63/3 583)。危重组发病年龄在6~11月龄、不典型疹、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气急、呼吸减慢、呼吸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手足抖动、抽搐、嗜睡、昏睡等)、循环系统症状/体征(心率加快、皮肤颜色异常、心律失常、四肢发凉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临床辅助检查(脑电图、脑CT、胸片X线)等指标发生率在危重组高于其他2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呼吸减慢、呕吐、脑膜刺激征等11个变量随着异常比例增大,CNS并发症严重程度升高(P<0.05)。结论易惊、呼吸减慢、呕吐、淋巴细胞升高、脑电图异常等指标对于重症HFMD患儿进展为不同严重程度的CNS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人感染猪种布鲁菌,掌握其生物及分子特征,为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自江苏省首例人感染猪种布鲁菌患者体内分离布鲁菌菌株,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普通PCR方法进行布鲁菌特异性基因bcsp-31检测;采用AMOS-PCR方法进行分型序列IS-711鉴定;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种及生物型鉴定,对wbo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与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血清凝集试验及PCR方法,确认该菌为猪种布鲁菌生物3型。wboA基因测序后,参考序列聚类分析发现与生物3型猪种布鲁菌str. 686(CP007719)最为接近。MLSA分型为ST17型(1-6-4-1-5-3-5-2-4)。结论江苏省首次发现人感染猪种布鲁菌生物3型,MLSA分型为ST17型。今后在该地区进行人间布鲁菌病防控的同时,还应积极与畜牧兽医部门合作,加强生猪的检疫、免疫等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中和抗体消长及影响因素,为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的血清样本,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对其进行SFTSV中和抗体检测,阐明其消长规律,应用Spearman相关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95例,其血清SFTSV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98.95%(94/95),总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1。抗体水平随病后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F=2.31,P=0.03),急性期高病毒载量者抗体水平较高(t=2.23,P=0.03)。抗体水平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s=0.30,P<0.01),与病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s=-0.25,P=0.03)。广义相加模型结果显示,急性期病毒载量CT值在0~125 000 copies/mL范围内对其影响尤为显著;抗体水平于病后7—20个月期间下降明显,21—40个月期间趋于平缓,41—96个月期间持续下降。结论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血清SFTSV中和抗体普遍呈阳性,具有自我保护能力。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且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可进行针对性免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