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了确定不同预警方式的最优预警信号参数,选取了 20位驾驶人开展听觉、视觉、触觉的预警信号参数研究实验,采集了驾驶人的反应时间数据。基于听觉、视觉、触觉的不同预警信号,针对其信号强度、单次作用时长对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差异性研究。以最小反应时间为目标,构建了基于预警信号强度、单次作用时长的趋势面模型,确定了听觉、视觉、触觉预警方式下的最优预警信号参数。实验及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存在类“ U”形分布,过强或过弱的信号参数对驾驶人制动都不利。听觉预警信号强度最优参数为 80dB,单次作用时长为 0.7s;视觉预警信号强度最优参数为 49cd/m2,单次作用时长为 0.4s;触觉预警信号强度最优参数为 1.45m/s2,单次作用时长为 0.7s。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自动化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工控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 /规约,通用硬 /软件和网络设备,工控系统在物理环境上的封闭性以及软 /硬件的专用性逐渐被打破,工控系统的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也为恶意攻击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工控系统作为电力行业生产的最重要控制系统,在高度对抗的安全环境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成为了众多对象打击和渗透的目标,各种针对电力生产控制系统网络的病毒、木马等威胁事件层出不穷。面对攻击技术与手段日益先进、复杂、成熟的针对电力工控系统进行攻击的行为,电力工控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因此,如何保障电厂工控系统安全,保障电厂的安全生产,为电厂设计安全、有效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 方法:研究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00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0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分析不同护理后家属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 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8.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堵管、导管脱落、液体外渗、溢奶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0.8% ,显著低于对照组 5.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驾驶时不同的车辆预警方式对驾驶人应激反应的影响,为汽车厂商设计预警信号参数和设置预警方式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 20位驾驶人开展听觉、视觉、触觉的单一预警方式和复合预警方式实验,采集了驾驶人的生理变化指标(心率增长率和脑电 β波功率谱值增长率)、主观评价指标(紧迫度和烦恼度)和行动反应指标(反应时间)数据。对各指标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研究了各指标在不同预警方式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预警方式,复合预警方式在生理变化和主观评价指标数据上均有上升,在行动反应指标数据上有所下降,说明复合预警方式虽然对驾驶人的生理唤醒有更积极作用,但同时伴随着烦恼等更消极的影响。综合考虑各预警方式,建议汽车厂商使用听 -触觉和视 -触觉的复合预警方式。
简介:摘要:国家电网项目进度管控预警平台结合项目的实际应用,依据国网工作的流程和相关标准要求,为不同层级、岗位的基建管理人员提供的专属定制化功能应用,系统实现了工作过程中对国家电网下发的一级网络计划节点的导入,并按照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建设阶段进行自动分类处理。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非煤矿山事故分布特征及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非煤矿山在安全巡检上的业务需求,提出非煤矿山安全风险数据集成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以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为核心,实现基于风险辨识、管控措施落实、风险监视及异常评估,实现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监测和智能评估,进一步强化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与科学施策提供支撑,有效提升非煤矿山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崛起,以及城市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并逐渐演变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今,轨道交通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信息化程度低、建设环境复杂、多变因素不可控等难题,这对轨道交通项目的进度管理无疑造成了极大阻碍。本文以 BIM技术作为贯穿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指导理念,开展 BIM技术对于轨道交通项目动态管理和进度预警的应用研究,并通过 BIM技术在进度预警和进度对比分析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 BIM技术对于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