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2012年委员会议及“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0—22日在贵阳医学院召开。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筹)成立至今己近两年,围绕最初设立的工作目标,包括加强国内。肾脏研究学术交流;加强基础、临床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促进国内肾脏研究与国际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关注肾脏病研究领域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本次委员会议上,20多名与会委员就肾脏专业委员会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近期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当前,代谢性核受体在糖脂代谢与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已成为多种重大疾病,包括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热点。就此前沿问题,肾脏专业委员会特地组织了“代谢性核受体与肾脏”小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五位国内外在此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做专题报告。美国休斯敦大学核受体与信号转导中心主任、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Jan-AkeGustafsson教授就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和病生理发病机制做了专题报告,并对核受体与肾脏生理、病生理的关系及可能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其他专家及讲座内容分别是:肾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管又飞教授,内容为代谓扣I生核受体在肾脏病生理中的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张爱华教授,内容为盐皮质激素受体与醛固酮引起的肾损伤;美国犹他州大学肾脏与高血压中心、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杨天新教授,内容为PPARgamma在心血管昼夜节律调节中的作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肾脏中心、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所阮雄中教授,内容为�
简介: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循环血液起着关键作用。血液成份的变化在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中十分重要。因此,采用血清、血浆或全血,是一个涉及临床医疗与科研质量的重要问题。WHO于2002年邀请41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并发表了一个报告,比较详尽地评述了血清、不同抗凝剂制备的血浆和全血在常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各种血标本相关指标的稳定条件。近20年来,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大量工作。虽然我国也有人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还不够重视。例如,血糖测定,WHO推荐使用EDTA抗凝全血,肝素抗凝全血需谨慎应用;但明确指出不宜使用血清,否则测定值偏低。北美与欧洲很少采用血清测定血糖。但我国不少检验医学书籍仍然推荐使用血清,甚至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推荐使用血清(浆)标本,将两者视同相等。产生这些不妥的原因,主要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教学中长期强调血清是缺乏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所致。因此,明确血清与血浆的重要差别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在香港的医学教学历史上,人体生理学学科的教授始于1887年成立的“香港华人西医学堂”。“学堂”于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时变为“香港大学医学院”。因历史渊源,生理学在香港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而人体生理学更是医学院传统基础课程的学习支柱,百多年来以独立学科的姿态,透过以大课、实验课及导修课的形式教授人体生理功能知识。到二十世纪后期,学院虽已进行利用生理导修课让医学本科生及早认识疾病机制和患病机体代谢和技能变化的改变,但仍未能建立跨学科的模式以丰富医科生的学习经历,因而削弱了医科生的综合能力。香港大学理学院的课程也有涉及生理学,但只是以比较生理及内分泌为核心,以选修学分为教授形式,而非把生理学建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来教授理科本科生,因此该形式也未能配合推动生理学教育在香港的多元化发展。
简介:目的复习肥胖的定义、危害、诊断及治疗原则,回顾近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的新进展,并根据作者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对我国南、北方体重、腰臀比、血压及糖耐量损害(IGT)和糖尿病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利用自然人群,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直接测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结果北方受试者的平均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略高于南方,糖尿病患病率有较高的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然而南方受试者腰围随年龄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IGT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受试者。结论我国肥胖、糖耐量损害及糖尿病患者较1980年及1990年显著增多。阳性家族史、年龄、受教育程度、体力活动量、体质指数、腰臀比及吸烟指数是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的危险因子。其中年龄40岁、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25以上及腰臀比0.9以上人群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患病率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