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以及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受累,程度是否相同.方法实验动物为体重300~320g,4~5月龄Wistar大鼠110只,均为雄性.对照组仅行胸10椎板切除不破坏硬膜,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大鼠于胸10椎体水平切除椎板,行Allen's(60gcm)法损伤脊髓,术后两周脊髓损伤按BBB(Basso,BeattieandBresnahan)法评分为0分或1分,观察各对照组实验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改变情况,观察了肱骨外科颈、胫骨平台部以骨细胞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均受累,但不同部位的骨骼继发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骨质疏松后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显微镜检查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制备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CON,n=9)和阿霉素模型组(ADR,n=15)。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3次,连续2周,CON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饲养5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死亡率;7周后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心肌氧化损伤生化测定。结果ADR组大鼠死亡率为40%,CON组无死亡。与CON组比较,ADR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P〈0.001,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心肌损伤病理学改变的典型特征;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12mg/kg的ADR总剂量,以每周3次,共两周,每次2mg/kg腹腔注射方式给药,7周后大鼠心脏产生明显功能及形态学异常,可成功建立ADR心肌损伤大鼠模型。

  • 标签: 阿霉素 心肌损伤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将新生11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较各条件下小鼠死亡率、建模成功率和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选取最稳定的建模条件。建模后利用体重生长曲线分析小鼠生长发育情况;Longa、Griptest、悬吊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8%O_2、35℃条件下缺氧45min,死亡率低(8.3%)且成模率高(47.92%);HIBD组较N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并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结扎侧出现脑梗死区,约占全脑体积(17.76±0.70)%;结扎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本实验采用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在8%O2、35℃条件下缺氧45min复制HIBD动物模型,简便且稳定性好,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动物模型 新生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绿光损伤模型中的激活反应。方法72只出生后8周(约230~280g)的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9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另8组暗适应24h后置于波长为(530±10)nm的LED灯光箱中照射3h,并分别于暗恢复3、6、12h及1、2、3、7、15d取眼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一定位处视网膜组织形态、检测(TUNEL)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内外节变短,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出现在外核层,暗恢复3h出现,3d时达到高峰,7d时消失;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量于暗恢复12h开始升高,随暗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总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但可见蛋白一过性重分布,表达部位由内核层移至外核层。pSTAT3蛋白表达量于损伤后12h出现一过性升高。结论绿光损伤视网膜激活Müller细胞,pSTAT3可能参与了此激活过程。

  • 标签: 视网膜 光损伤 MÜLLER细胞 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子-3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以70只ICR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连续注射顺铂7—14d,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条件下顺铂对小鼠的体重、卵巢功能、肝肾毒性及卵巢组织抗氧化系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顺铂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出现肝肾毒性,并可引起卵巢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3.0-4.0mg/(kg·bw)的顺铂作用7d后即可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卵巢功能衰退、肝肾损伤,氧化损伤是顺铂产生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该模型的生殖内分泌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人类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病变过程相似。

  • 标签: 卵巢功能早衰 模型 动物 小鼠
  • 简介: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min,置入深度为3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h和1、4、6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h~1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4%乙酸作用于直肠1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急性直肠黏膜损伤 大鼠模型 乙酸 形态学观察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小鼠前胃癌的抑制机制及对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3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人类致癌物苯并(a)芘B(a)P的色拉油(浓度为5mg/mL),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色拉油,每周两次,共8次,建立前胃癌模型,2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肿瘤生长及脂类和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情况。结果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前胃癌的发生率,可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脂类氧化产物MDA,减少淋巴细胞DNA损伤有关。

  • 标签: 小鼠 番茄红素 前胃癌 DNA损伤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新生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孕期30d的孕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5min组、缺氧10min组和缺氧15min组.给予孕兔吸入7%二氧化碳的氮气使其窒息后剖宫产出新生兔,观察新生兔出生时的一般情况,4d后作头颅磁共振影像(MRI)检查,5d后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和光镜观察新生兔脑组织结构改变,并作病理评分.结果缺氧10min组新生兔活体观察、头颅MRI、病理改变符合窒息后HIBD动物的变化特点,MRI检查新生兔脑组织可见大片状、弥漫性分布的不均匀信号,呈稍短T2信号,白质、灰质界限模糊;正常对照组、缺氧5min组和缺氧10min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0,5.44±1.13,13.3±2.39),缺氧5mi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min组主要见变性、坏死和小胶质细胞增生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缺氧15min组新生兔生后6h内全部死亡,不作MRI检查及病理评分.结论向孕兔输7%二氧化碳的氮气10min使其窒息后剖宫迅速取出新生兔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BD模型的方法.

  • 标签: 缺氧缺血 新生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h和7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d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d明显增高,差异�

  • 标签: 周围神经 瓦勒变性 脂多糖 髓鞘碎片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脂多糖(LPS)和石墨粉颗粒分别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差异,探讨不同来源细颗粒物成分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40只SPF级18~20g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经气管内分别滴注LPS溶液及石墨粉混悬液制备急性肺损伤小鼠。记录各组动物死亡率,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CP-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石墨粉)组和L(LPS)组均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G组小鼠肺部有大量巨噬细胞渗出,L组小鼠肺部渗出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组织中NE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L组与G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组织中MCP-1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L组与G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颗粒物引起肺部的病理损伤不同,可能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也存在差异,即成分复杂的细颗粒物导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存在混合性。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石墨粉 作用机制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lunginjur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LI/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一种轻型ALI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早期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的观察手段.方法给予45只SD大鼠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观察4、12、24及48h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改变;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数、白蛋白等.结果在观察时间内实验动物均存活.LPS给予后实验组病理检查发现①肺间质水肿;②肺泡腔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和红细胞渗出;③肺泡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以LPS给予后4~12h为最严重.BALF中PMN及白蛋白明显增加.结论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成功地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内毒素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小型猪淋巴细胞对化学物或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及修复影响的反应。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比较5-氮苷对PHA刺激和未刺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结果5-氮胞苷引起未刺激淋巴细胞明显的DNA泳动(彗星尾),经修复孵育2h后,DNA泳动与孵育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5-氮胞苷引起的刺激细胞DNA泳动经2h修复孵育后与孵育前比较显著减少。结论5-氮胞苷引起贵州小型猪未刺激淋巴细胞DNA损伤经2h孵育未能修复,而刺激细胞的DNA损伤明显修复。

  • 标签: 5-氮胞苷 贵州 小型猪 淋巴细胞DNA损伤 修复 实验动物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的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的作用。

  • 标签: 南极磷虾油 辅助降血脂 高血脂症 SD大鼠
  • 简介: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普鲁司特、HAMI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24h,建立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鲁司特、HAMI3379组,每组20只,术前3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日,术前30min给药1次。观察再灌注24h神经症状及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免疫印迹法检测皮层、海马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普鲁司特、HAMI3379组可提高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减轻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及丢失,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的表达及海马区自噬小体的数量。结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下调大脑皮层、海马区的自噬减轻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长爪沙鼠 全脑缺血 普鲁司特 HAMI 3379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