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悬钩子皮下盘菌(Hypodermarubi)15个菌株进行RAID分析,从RAPD-PCR扩增结果得知此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DPS软件,根据类平均法(UPGMA)对各菌株构建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是15个菌株在遗传距离4.84水平上被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8个菌株,寄主相同的菌株和采集地相同的菌株分别优先聚在一起;第二类包含3个菌株,它们均采自同一地点,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被优先聚类;第三类包括4个菌株,也是寄主相同的菌株优先聚在一起。该结果表明,寄主和采集地对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亲缘关系均产生影响,且寄主的影响较大。另外,菌株间差异与寄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建立了测定菇柄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提取过程中皂化剂的种类和醇碱比后,将样品皂化,萃取后蒸干溶剂,乙醇定容测定。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y(流动相甲醇):V(水)=98: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2nm。结果表明:麦角甾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9E+9×106x-8919。9(X:质量浓度,mg/mL),R0=O.9989,0.0l~0.3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31%~101.95%。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比较,HPLC法测定菇柄中麦角甾醇含量灵敏、快速、准确,适用菇柄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