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17号台风过程概况9417号热带风暴于8月15日生成,17日发展成台风,一直西行至台湾以东后开始北上,尔后转为西北行直逼我省沿海,于8月21日22时30分在我省瑞安市沿海登陆,路经温州、丽水、衢州等地市,于8月22日白天在江西省境内减弱为低气压。该台风强度强、范围大,登陆点离本市较近,对本市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地方出现特大暴雨,大部分地区过程雨量超过100mm,诸暨南部与新昌、嵊县都在200mm以上,其中最大在嵊县金庭镇,达308mm,北部平原及嵊县盆地雨量较小,最大风力普遍8—10级(阵风)。
简介:运用西藏羊八井观测站2009-2010年近1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全天空图像资料分析了测站上空的日间云量特征。年平均总云量统计结果为5.2;冬夏季节云量分布差别明显,夏季平均云量大,冬季小;无云、少云天气多出现在冬季上午,而夏季午后满云情况较多;1-4月及11、12月(冬半年)云量日变化特征明显,上午逐步增加,至17:00(北京时间)左右到达高值,随后逐步下降,形成白天云量渐多夜间云量消散的“循环”过程。运用该地资料还分析了运用时问概率方法估算的点云量与实际云量的差异,小时平均结果显示无云及满云天气条件下二者云量一致性较高,而对中等云量天气二者相差较大。更长时间尺度(天平均)的统计对比表明,随着统计样本增加二者差距缩小。总体来看少云天气情况下点概率云量估算低于实际天空云量,当天空多云时点概率云量则大于实际天空云量。
简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km,共积分120h(5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简介:对2002年12号热带风暴的北上路径及造成江西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12号热带风暴形成后路径北上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大陆副高明显减弱西退造成,而西太平洋上另外1个副高西伸,使得热带风暴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加强,有利于引导热带风暴北上.当热带风暴周围无明显切变,外围又无弱冷空气时,暴雨主要落在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当热带风暴周围出现切变时,暴雨落在切变附近;当有弱冷空气侵入热带风暴时,暴雨会落在热带风暴与弱冷空气的交汇处.当热带低压强度不强,但有弱冷空气侵入时,降水会明显加强.因此,在考虑台风降水预报时,弱冷空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层辐散的加强,有利于热带低压降水加强.
简介: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简介:依据红外分光计(InfraRedAtmosphericSounder,IRAS)光谱通道特征,发展了基于IRAS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以大气分子吸收光谱数据集(HighresolutionTRANsmission,HITRAN)2004为初始谱线输入资料,利用该模式模拟计算IRAS在CO2吸收带的10个通道辐射率测值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并对比了其与大气温度和水汽、O3等气体浓度误差对辐射率测值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探测大气CO2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RAS的通道4最适于用来监测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当CO2体积混合比浓度变化在10×10^-6时,对应的辐射率变化同仪器等效噪声辐射率相当,所以IRAS在理想状态下,最高可分辨的大气CO2浓度变化约为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