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 简介:文章对GIS软件中几种常见插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述,剖析了插过程中参数设置对插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插为例,对比了各种插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的插结果最能反映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138℃;反距离权重法可反映基本特征但等值线不够平滑、局部有"牛眼"现象,均方根误差为1.260℃;趋势面法不能反映基本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425℃;使用协同克里金法,将高程作为协同因子对普通克里金算法进行改善,未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GIS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金法 协同克里金法
  • 简介:劳动”局长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所说的这个理想,并不遥远.请看农村的许多老人,越老越勤劳,不论怎么劝阻,手脚一刻也不停.请看那些老之将至的专家教授.那有什么节假日和上下班的不同.道理很简单,劳动惯了,劳动真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精神愉快和...

  • 标签: 劳动者 气象站 人才开发 社会主义前途 气象局 智力开发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特征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0年6月9-13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大尺度环流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且中、低层天气系统中有切变线和静止锋的存在,暴雨的落区就是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附近。

  • 标签: 连续性暴雨 研究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西宁地区2012年7月29-30出现的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 标签: 西宁地区 大降水 综合分析
  • 简介:一、引言海气交界面的特征是在非常小的垂直距离上,耦合的两种流体的密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种流体的边界层测量值表明,靠近交界面处风和海流都近似按对数廓线分布。例如,Sheppard等(1972年)和Csanady(1984年)的结果。这些廓线可以外推到每一种流体的粗糙度长度上,尽管由于概念和实验的困难使得这种外推的检验实验很难进

  • 标签: 里查逊 粗糙度长度 海气 廓线 垂直距离 外推法
  • 简介:1引言2003年夏季,三明市出现60多天大范围极端最高气温≥35℃以上、其中13天极端最高气温≥40℃的异常高温天气,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2.4℃(尤溪7月16出现),也是全省之最。一时间素有我省“火炉”之称的三明再次成为全省高温中心。持续高温少雨引发193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旱情,使许多河道枯竭、水库蓄水量锐减,异常高温和特大干旱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本文对酷热这一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基本事实和影响因素,为三明市今后酷热天气的预报提供线索和依据。

  • 标签: 酷热天气 异常高温 三明市 夏季 特征 最高气温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1前言自动气象站作为专门用于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和存储的综合观测仪器,能连续自动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地表温度、浅层温度和深层温度等气象要素,目前,在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广泛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观测的降水有误差的情况,本文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 标签: 成因分析 降水 误差 自动站 自动气象站 地表温度
  • 简介: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性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

  • 标签: 降水 滑坡稳定性 临界值 试验研究
  • 简介:人工降水的直接效果(即指人工催化后,引起地面降水量的变化)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给出定量的评价。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各种统计方法所给出的定量统计量不仅包括人工影响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众多非人工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果.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从效果统计量中把人工影响的“信号”区分出来.不同的统计方案由于假设不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影响也不同,效果统计量特征也不一样.

  • 标签: 人工催化 统计量 特征值 降水效果 降水时空分布 统计方法
  • 简介:用区域回归试验的方法对2003年7月18~8月12遂川县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益评估,发现遂川县在这期间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38.68mm,相对增加率为35.88%.

  • 标签: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统计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汛期河南省111个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汛期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峰值均从南向北递减;黄河流域降水量峰值明显小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的降水量峰值大多出现在凌晨,豫西山地大多出现在傍晚,豫南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在下午;豫南地区的降水频率峰值最大,南阳盆地和豫西山地次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频率峰值出现时间集中在上午;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变化呈双峰值特征,均在凌晨和傍晚出现峰值,凌晨的峰值最大;长持续性降水对河南省汛期降水量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

  • 标签: 降水 日变化 河南 持续性降水
  • 简介:利用驻马店市气象观测站提供的相关气象数据2000—2013年驻马店市逐月观测雷暴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驻马店地区雷暴活动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6d,雷暴日数呈现出缓慢减少的总趋势,属于中雷区;除了12月和1月份外,一年中驻马店地区都有雷暴天气出现,尤其是3—7月份为雷暴多发月份,占总雷暴日数的89%;夏季出现雷暴天气的概率较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天气。

  • 标签: 雷暴 分布 特征 防雷减灾 对策 驻马店
  • 简介: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定义: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在晴朗天空的中午前后常见。若大气中相对湿度在70%以下、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一般来说是由于有霾存在的缘故。由此看来,霾的存在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大气质量好,霾现象将不会出现;大气混浊,霾现象必将存在。按一天之中出现霾的符号作为霾统计,我市自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 水平能见度 十四届六中全会 城市大气环境 等级预报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利用2004—2014年鹰厦铁路线的水害资料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及其概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004—2014年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年际变化差异大且分布不均,铁路水害发生时间集中在汛期,局地性较强;鹰厦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为: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为47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为108mm、连续降水量为228mm及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达3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达10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铁路封锁警戒降水的概率预报模型回报准确率达90.2%。结合铁路封锁警戒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和警戒降水临界共同判断降水天气过程是否封锁铁路运营的准确率更高,可为铁路安全运营和高效调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鹰厦铁路 水害 降水临界值 概率预报
  • 简介:针对2015年12月9—13新疆强冷空气入侵致灾的天气对吐鲁番盆地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大风的环流背景以及动力和热力条件,分析表明这次大风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地面冷锋东移南下造成的.其中变压梯度对地面风速加大贡献较大。同时对鄯善降雪空报的原因、大风出现前后垂直速度场和温度平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 标签: 冬季大风 冷锋 变压梯度 降雪 地形
  • 简介:对2003年6月24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500hPa低槽的加深加强东移和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的适中是该过程的重要条件;高空西北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南压是形成该过程的主要系统;而底层冷空气的渗透则是触发机制.另外,物理量场上的高能、高湿及强上升运动,也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特征.

  • 标签: 大暴雨 副高 急流 切变线
  • 简介: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年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年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年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目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年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年(1980~2009年)东亚地区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 标签: 东亚地区 日降水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弱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