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前言发展是人类一直热切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新世纪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共识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日益强烈。人类在无止境地向自然攫取资源、追求满足自身奢侈需求的同时,使自然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特征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结构和功能受损日甚,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 社会生产力 国际社会 人类活动
  • 简介:资料同化系统:在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增加了SYNOP,SHIP,AIRERSATOB,雷达径向风等观测算子、非线性平衡约束,用NMC方法重新估算了背景误差协方差;建立了区域/全球一体化的三维变分同化框架;开展了EnKF的前沿性研究;研究开发4DVAR系统,完成切线性模式和伴随模式设计、编程,进行了初步调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全球闭合网格点构造与算法设计;②预调水平变换的谱滤波表示;③用NMC方法估计背景误差协方差参数;

  • 标签: 研究开发 误差协方差 全球一体化 AR系统 变分同化 MC方法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中国农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有许多宝贵的遗产.如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协调作用。可以获得好收成.“橘逾淮而北为枳”形象地描述了气候对柑桔生产的影响.然而要系统地了解气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0年代提出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这一农业八字宪法,就未曾把气象纳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范畴.随着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不断出现和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经过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探索、分析和研究,水稻“三寒”.果树冻害等一大批农业气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 标签: 气候资源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农业历史 气象事业 农业气象
  • 简介:2006年10月14日是第37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为小企业创造大效益”,旨在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帮助和支持小企业应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中的作用,创造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 标签: 世界标准日 持续发展 气象事业 经济社会效益 健康 经济全球化
  • 简介:使用延安市1986-1990年自记风资料,统计了延安市静风各级持续时间及其频率.用Weibull分布拟合了各月静风持续时间频率,并导出其分布函数.

  • 标签: 静风 持续时间 频率 WEIBULL分布
  • 简介:分析了河西走廊1980~2010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一日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大风日数基本一致,总体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增多,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多。全区年大风平均持续时间在7~207min之间,平均为65min。大风一日最长持续时间是1390min。酒泉市大部、永昌、民勤和乌鞘岭年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偏长,其余地方偏短。各季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春季最长、冬季次长、夏季最短、秋季次短。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频率为偏态分布,在0~2h的累积频率为0.67。风速偏小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基本为0~12h,风速偏大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在12~24h,这说明风速越大,大风的持续时间越长。

  • 标签: 河西走廊 大风日 持续时间 气候特征
  • 简介: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黑碳 减排 措施 政策分析
  • 简介:提倡气象文化、重视气象文化、建设气象文化,是现代气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个工程,一个复杂的、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完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许它根本就没“完工”的这一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部门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一样,

  • 标签: 文化建设 气象文化 可持续发展 行业 系统工程 气象工作者
  • 简介: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数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连阴降水较强年份,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同时有阻塞高压存在,但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对于南方各省连阴降水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冬季1月10日至2月2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频繁发生有利于湖北大部和江西、安徽局部连阴降水的增多,而不利于贵州北部的连阴降水发生;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湖北南部和安徽西部一些地区连阴降水的发生;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贵州大部和湖北西部连阴降水的偏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这段时间7省1市冬季的异常降水中,关键区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很复杂。贵州、江西地区异于常年的降水,可能与阻塞高压和其它天气系统的异常配置有关。

  • 标签: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连阴降水 阻塞高压 PV-θ阻塞高压指数
  • 简介:热带季节内振荡和北极涛动的持续异常会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同样会对东亚地区的旱涝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云南及周边地区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当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和北极涛动(AO)两者持续异常时,会对云南的降水产生影响。2009/2010秋、冬、春3季连旱就是由MJO和AO出现极端异常(MJO异常不活跃;AO异常偏弱)造成的。2011年云南主汛期极端伏旱的产生则是由于MJO持续不活跃和西太平洋高压脊异常偏北造成的。

  • 标签: 干旱 MJO AO 持续异常 云南
  • 简介: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领域和前景,并初步提出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建议,揭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 标签: 气候资源 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99—2015年逐分钟降水数据,分析15个历时年最大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由短历时向长历时递减,短历时和长历时年最大降水量分别达特大暴雨和暴雨级别的年份最多;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多数历时年最大降水强度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5~15min历时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其他历时多数呈减少趋势;各历时多年平均最大降水强度大值均在西南部山区,山区各历时降水强度高于其他地区,年最大降水强度空间差异由短历时向长历时缩小;多数地区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早出现在5、6月,最晚出现在8、9月,最多出现在7、8月,南部山区沂源和北部高青平原年各历时最大降水出现日期随时间呈提前趋势,其他地区变化趋势不显著;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易从傍晚开始,随着历时的增加,开始时间由傍晚向上半夜推迟,南部山区沂源各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凌晨和上午,而北部高青平原最多开始于下半夜和凌晨,其他地区短历时年最大降水最多开始于下午和傍晚,长历时最多开始于夜间和凌晨。

  • 标签: 短历时 长历时 年最大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河西走廊地区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精细资料,通过分析该区域风速演变,探讨风能资源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的环境风速比较稳定,在气候上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根据对未来风速变化的预测及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初步推断河西地区风能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 标签: 河西走廊 风能 可持续性
  • 简介:利用近十年青海省50个站点雷暴持续期等要活动参量,与三十年整编历史资料对应参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近十年雷电所造成的灾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活动变化规律和灾情特点,为气候变暖情况下雷暴的变化气候特征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雷暴 活动 灾情 分析
  • 简介:从天气尺度瞬变涡旋与时间平均基本气流双向相互作用建立异常型的角度,研究了夏季乌拉尔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形成与维持.首先基于合成分析,研究了持续异常期间的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正异常时,在上游地区,从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瞬变活动明显增强。负异常过程时相反,该地区瞬变活动减弱。利用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在合成正异常基本流及7月气候基本流等两种基本流下,正异常时上游异常瞬变活动对异常建立的贡献。结果表明:正异常时,上游增强的瞬变波活动有利于正异常的建立与维持。利用基于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设计的风暴轴模式,研究了时间平均基本流在组织与调控瞬变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当乌拉尔地区高压脊发展时,有利于瞬变在上游的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地区组织起来。脊发展越强,越有利。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提出了瞬变与行星波双向相互作用的乌拉尔持续正异常形成和自维持机制。

  • 标签: 持续异常 风暴轴 行星波 双向相互作用
  • 简介:当今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这往往会引发洪涝和旱灾。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一段温暖时期的气候类似于未来的气候,可是当时并没有长期停留在厄尔尼诺现象之中。上新世中期从530万年前至280万年前气候潮湿,

  • 标签: 厄尔尼诺现象 气候 温暖 热带太平洋 温度偏高 地球历史
  • 简介:文章介绍了集雨工程的含义、种类和技术要点,阐述了集雨工程的集水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根据内蒙古的气候自然特点和生产实际,提出了此项技术的适宜发展区域。为旱作农业区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旱作农业 可持续发展 自然降水集雨工程 旱井 水窖 节水灌溉
  • 简介:利用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及环境监测站大气成分监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3月21-22日杭州地区浮尘天气的影响系统及污染特征,得出“3·21”浮尘天气发生时,空气质量等级为重度污染,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达到罕见的高值;浮尘天气源自北方蒙古的沙尘暴,并随着强冷空气先自西向东、后自北向南先后影响到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至华东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当700hPa高空槽过境,干冷空气侵入且配合下沉运动时,大量沙砾被带到近地面,“浮尘”天气爆发;之后在高压系统控制下,近地面风向的迅谏蛮化.较湿的偏东与流阳滞及弱的湍流作用.使得沙尘粒子难以扩散.不易沉降.浮尘天气维持。

  • 标签: 浮尘 污染 成因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