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统计表明在农业、林业和渔业、采矿、建筑、制造、交通和公共事业、批发贸易、零售贸易、金融、保险和固定资产、服务业等行业的GDP贡献中天气敏感部分约占到1/3。这正是气象科技普遍受到重视的原因。气象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气象综合观测科技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核心是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气象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综合观测系统向包括天、地、空立体观测的综合方向发展,向包括海洋和陆地的地球系统综合观测发展。逐步实现多尺度系统的综合观测,尤其是对中小尺度系统的精细化观测。逐步建立全球范围、统一规范、持续稳定、面向多圈层的气候观测系统。以保证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和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开发资料同化系统;实现观测与数值模式、预报服务的互动,开发统一的集合系统;进一步提高模式分辨率;改善对预报过程不确定性的描述。最终完成从制作信息向提供更好的服务转变。这是多数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向世界,在天气、气候为经济、社会和安全服务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新的全球变化情景分析,以及应对政策和措施的选择;更加重视天气、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与评估;更加关注区域性天气、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强调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理念。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启动,世界各国兴起了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热潮,尤其通过国际互联网把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联为一体,在网络空间的原野上,虚拟空间正在淡化着地理空间,网络环境正在孕育着信息经济。气象档案蕴藏着丰富的技术信息、记录信息等宝贵的信息资源,并以其记录信息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在信息环境下,各种信息存储技术、新型文献载体、大容量数据库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气象档案信息的社会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快速的信息交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共享,成为信息环境下气象档案利用的新趋势。
简介:尽管国际气候谈判充满矛盾,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认真而责任重大的全球性努力,气候谈判的目标在于建立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是引导全球以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为路径,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谈判应该是一个促进各方建设性达成全球气候制度安排的过程,为此建议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先发达国家率先做出积极的绝对量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阶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发达国家应在资金和技术上做点实事.先在以上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再通过公约原则下的“审评”和“调整”机制,逐步补充和完善.这是一种体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路径.国际气候谈判的最终出路在于合作共赢.中国积极而务实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深刻原因,首先源于自身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国际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