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新西兰是对世界粮食市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它地处温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以草场牧业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十分发达。无论在历史上、现在或将来,农业都是其社会经济和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劳动力成本、“石油农业”的高投入,以及农业部门相对...

  • 标签: 新西兰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农场主 初级农产品 农场工作
  • 简介: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彭珂珊,张俊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本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安徽九华山的一座土地神龛上镌刻一幅楹联:“上能生万物,地可长黄金。”的确,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而使“人口──粮食──耕地”的平衡趋...

  • 标签: 耕地资源 农业经济研究 土地污染 部本 水土保持研究 农业建设
  • 简介:柳属(Salix)植物是洞庭湖湿地唯一的原生木本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草本植物,缺乏对木本植物的认识。本研究通过2008年5月和2013年11月的洞庭湖湿地大面积调查,揭示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其次是南洞庭湖,分布形式为小面积点状分布和大面积带状分布。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993.7hm^2,2013年11月减少至192.9hm^2。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以原生型植物为主,2013年11月,其以种植型植物为主。在2008-2013年间,柳属木本植物呈现分布面积急剧减少、原生型植物减少、种植型植物增加的变化趋势,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濒危物种。2013年11月,各柳属木本植物分布点的乔木层特征差异明显,树高为4.37-15.2m,胸径为3.63-68.71cm,原生型植物树高和胸径明显大于种植型植物。在原生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短尖薹草(Carexbrevicuspis);在种植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和短尖薹草。水位降低、淹水时间缩短、水质下降与大面积种植杨树等是导致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柳属 木本植物 洞庭湖湿地
  • 简介: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的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在千—百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的冷暖背景,它们的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的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 时间尺度 周期性 不确定性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和2.0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的苦草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和1.0m深度水层的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影响,1.5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深度小于1.5m的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m的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龙岩市东宫高岭土矿的考察及其评价李才金(龙岩市第五中学)一、地质构造概况龙岩市东宫高岭土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该矿主要分布在铁山镇溪西村、东城区东宫村和西被镇园田塘村.少量分布在东城区东新村。矿区面积4.5方千米;矿体分布面积1平方千...

  • 标签: 高岭土矿 矿区面积 矿体分布 塘村 矿产资源 花岗岩风化
  • 简介:为了研究水流流速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生长指标的作用,采用室内模拟水流流速(设置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的方式,对生长中的黑藻进行培养,监测黑藻生长过程中各形态指标的变化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黑藻的叶长、株高和节间距都显著大于0m/s(n=12,p〈0.05),但水流流速对黑藻的根数和根长无显著作用;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黑藻细胞的长宽比显著大于0m/s(n=120,p〈0.05),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小于0m/s;不同生长时期黑藻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静止水流下最小;当水流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时,黑藻叶片内叶绿素a+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794±0.727)mg/g、(1.812±0.411)mg/g、(1.627±0.521)mg/g和(1.609±0.748)mg/g。水流会导致水中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和光照强度增加等,能促进黑藻生长,同时水流动的机械拉力是影响黑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黑藻 流速 形态指标 水流
  • 简介: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湿地合理利用,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的可行举措,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有效缓解了湿地保护的压力。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发展速度过快,也出现了"重申报、轻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在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科普及宣传和教育能力建设、生态旅游竞争力提高、科研监测和成果转化4方面挖掘国家湿地公园的供给潜力;提出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培育投资参与新主体及推动管理改革、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供给侧改革 建设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一、国外“治理”(Governance)理论与城市土地经营“治理”对应的英文单词为Governance,原义为“控制”、“统治”或“操纵”,在国外多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现在,更多的公共管理研究者认同“治理”新概念: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的过程。

  • 标签: 城市土地经营 治理 非政府组织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 英文单词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的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洲湿地开发引起的热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的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了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热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城市建设 湿地开发 热环境 遥感 福州
  • 简介:于2015年11月25日,在鄱阳湖湿地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集中生长区,采集0-10cm深度土壤和植物样品。于2015年12月15日-2016年3月21日,在河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室,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及添加灰化薹草碎末处理,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初始平均质量比为1403.7mg/kg,实验结束时,在未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13.3mg/kg、1358.0mg/kg、1325.0mg/kg、1414.7mg/kg和1446.0mg/kg;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612.3mg/kg、1329.3mg/kg和1395.7mg/kg。与实验初始相比,添加灰化薹草的恒湿和干湿交替处理,0-2cm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减小了10.9%,恒湿处理,0-2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最大。在灰化薹草分解过程中,2-5cm深度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增大,但是,在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各处理,0-2cm深度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小于未添加处理,灰化薹草分解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强。

  • 标签: 土壤 含水量 灰化薹草分解 鄱阳湖湿地
  • 简介:在遮荫条件,对栽培基质设置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处理、轻度湿润、中度湿润、重度湿润和水淹共8种水分处理,研究湿生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对基质水分条件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基质重度干旱处理,蕺菜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茎叶含水量受到显著抑制;在水淹处理,茎叶含水量显著增加;在轻度湿润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在中度湿润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低;随着干旱和水渍胁迫的加剧,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都受到抑制;并且在干旱和水淹处理,蕺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增大,相反,适度湿润能提高叶片叶绿素b含量,因此,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减小。蕺菜叶片的脯氨酸积累与可溶性糖含量的调节作用具有补偿作用特征;适度干旱促进蕺菜根系活力,湿润环境其根系活力降低,并通过糖耗补充能量维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其对基质水分变化的适应性。遮荫条件,蕺菜能适应轻度干旱至水淹的基质条件。

  • 标签: 蕺菜 水分梯度 叶绿素 生理适应性 遮荫
  • 简介:为了揭示因水文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洲滩植物分布规律,以洞庭湖洲滩植物为研究对象,沿泥沙洲滩、泥沙-湖草洲滩过渡带、湖草洲滩、湖草-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洲滩过渡带、芦苇洲滩的带状顺序,分析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泥沙洲滩到芦苇洲滩,土壤含水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递减,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但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并没有显著改变(p〉0.05);从泥沙洲滩到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群落间相似性显著增强(p〈0.05),物种替换率变化幅度不明显(p〉0.05),而从湖草-芦苇洲滩过渡带到芦苇洲滩,群落间相似性显著降低(p〈0.05),物种替换率明显变大(p〈0.05),β多样性增大。一旦湿地水文条件改变,洞庭湖洲滩植被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并促使原有植被发生逆向演替。

  • 标签: 植物群落 洲滩 群落多样性 土壤水分含量 洞庭湖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的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的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的GL-CC数据,所反映的研究区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的真实的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湿地气候效应的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的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的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的4期三江平原垫面模式数据准确的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的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
  • 简介:通过对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芦竹(Arundodonax)在模拟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条件的生长特性比较,发现在两种人工湿地生长的两种植物叶片水势基本一致。对于植株相对生长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芦苇各项指标在两种人工湿地间的差异不显著;芦竹在潜流湿地中的生长特性明显优于表面流湿地,二者间差异极显著(n=3,P〈0.01)。根系的生长状况与叶片水势情况表明水分供需并不是影响植物生理差异的因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正相关表现说明叶绿素是影响两种湿地类型上植物生理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芦苇、芦竹在两种人工湿地间的生理生态差异说明芦苇能适应两种湿地生境,而芦竹更适合种植在潜流人工湿地。

  • 标签: 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光合速率 叶绿素 叶片水势
  • 简介: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自然状态(对照)、外源铵态氮(NH4Cl)和硝态氮(KNO3)的3种浓度输入(1g/m^2、2g/m^2和4g/m^2氮)和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相比,总体上,氨态氮输入促进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甲烷氧化,且随着氮输入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而硝态氮输入却抑制了短叶茳芏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输入的硝态氮浓度越高,甲烷氧化速率越小;氮输入对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高于短叶茳芏潮滩,互花米草入侵使潮滩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增加了22.66%。低、高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促进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而中浓度氮输入与互花米草入侵共同作用却抑制了潮滩土壤甲烷氧化。潮滩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输入氮的类型、浓度、培养时间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 标签: 土壤甲烷氧化速率 氮输入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 闽江河口
  • 简介:以滇西北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mutus)践踏和牦牛粪影响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且牦牛粪分解前期是N_2O排放的高峰期。在0~30cm深度土层内,牦牛放牧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39.27%和12.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粪斑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践踏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牦牛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50.56%和12.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践踏样方和粪斑样方土壤全氮含量都在减小。

  • 标签: 牦牛放牧 N2O排放通量 土壤养分 泥炭沼泽 碧塔海
  • 简介:在莫莫格湿地,选择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常年无积水的3块湿地作为采样点,进行地表水水位观测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受地表水水位的显著影响。常年积水的哈拉塔采样点的植物以水生植物为主,形成单优物种的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其群落高度和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采样点(p<0.05);季节性积水的哈尔挠采样点以湿生植物为主,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密度都高于其它两个采样点(p<0.05);而地表湿润的哈拉火烧采样点的植物生长缓慢,其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都较低。另外,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季节变化明显。哈拉塔和哈尔挠采样点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水位最高时)达到最高,而后开始降低。与此同时,哈尔挠采样点优势种由小叶章(Calamagrosticangustifolia)取代薹草(Carexsp.),生物量降低,水位高度与物种多样性显著正相关(R2=0.519,p<0.05)。莫莫格湿地不同区域的地表水水位差异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发生改变。

  • 标签: 地表水水位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丰富度 莫莫格湿地
  • 简介:于2015年10月11日,在无锡太湖贡湖湾退圩还湖生态恢复工程区,采集苦草(Vallisnerianatans)、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样品,将样品清洗、剪段和烘干后,投入装有8L自来水的实验池中。于2015年10月28日-2016年1月15日,分别在充气和自然条件,对植物腐烂过程中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植物的腐烂过程中,水体中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其中,水体pH始终比较稳定,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含量在实验初期增大,而铵态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在腐烂过程中波动变化。荇菜和苦草的腐烂过程对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在芦苇的腐烂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的基本一致。充气条件对投入芦苇的实验组水体各水质指标影响很小,对投入苦草的实验组水体各水质指标影响显著。

  • 标签: 苦草 荇菜 芦苇 腐烂 植物种类 充气
  • 简介:三峡工程修建所引起的库区水位消涨幅度和节律的改变,导致了消落带植物和土壤种子库的退化,恢复消落带植物和土壤种子库成为消落带生态保护的关键问题。通过样方调查和种子库萌发实验,研究了三峡库区香溪河人工和自然植物恢复模式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相似性以及它们对库区反季节水位消涨节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恢复模式对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植物人工恢复采样地,土壤种子库含有44种物种的种子,以消落带上部的物种最丰富;在植物自然恢复采样地,土壤种子库含有50种物种的种子,以消落带中部的物种最丰富。在水位消涨的影响,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都趋于简单,物种生活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植物恢复模式和水位消涨还引起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相似性的变化。水位消涨增加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性,并使得两种植物恢复模式的土壤种子库的最高种子密度都出现在消落带中部(海拔165m处),但是人工恢复区土壤种子库的平均种子密度显著低于自然恢复区,其土壤种子库植物种子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指数略高于自然恢复区。目前三峡库区所采用的消落带植物人工恢复技术在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应在物种的配置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 标签: 消落带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物 水位消涨 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