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生物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骆培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生物界里的动物、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绚丽多姿的生物旅游资源。所谓生物旅游资源系指具有观赏、娱乐、狩猎、垂钓、品鲜、造园、科学考察、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多种功能...

  • 标签: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福建师范大学 生态旅游 造园 专项旅游
  • 简介:闽东南地区的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朱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已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事实表明,旅游业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闽东南地区在这方面也具...

  • 标签: 宗教旅游 闽东南地区 改革开放前沿 地区经济 清水岩 开发利用
  • 简介:福州自然旅游资源初探邵茵(省劳动厅技术学校)一、福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海景观为特色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下游,倚山临海,山海兼备,山明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赋存颇为丰富,据统计,约有名山32座,如“全阅三绝”的鼓山...

  • 标签: 自然旅游资源 钾长花岗岩 东张水库 海坛岛 旅游地质资源 摩崖石刻
  • 简介:平潭县旅游资源陈居成(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平潭县自然概况平潭县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介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相望。全县陆地面积309.84平方千米,全县已查...

  • 标签: 旅游资源 平潭县 平潭岛 海蚀地貌 福建沿海 海坛海峡
  • 简介:平潭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方祖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总体规划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土地总体规划工作,必须掌握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对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分析评价,指出现有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分析其经济效益,然后根据...

  • 标签: 土地利用现状 平潭县 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 防护林体系 经济效益
  • 简介:“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浅议福建省生态旅游开发骆培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一方面对环境的破坏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做来越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旅游业发展中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人们企图去保护资源,又极力进行旅游开发...

  • 标签: 生态旅游区 自然保护 福建省 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旅游 风景名胜区
  • 简介:从色彩及色彩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借鉴利用的主要色彩理论,并在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色彩文化在整个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红颜”、“红娘”、“红豆”、“红装”、“红线”等形式的可行性。

  • 标签: 色彩 色彩文化 旅游开发
  • 简介: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村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 标签: 乡村旅游 竞合分析 苏州
  • 简介:从系统动力学(SD)方法入手,分析游客游憩活动、游客游憩体验和公园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以鼓浪屿票价改革为例,探讨旅游者、旅游地和景区管理者三方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TECC)管理实证研究.

  • 标签: 旅游环境容量 管理 系统动力学
  • 简介:[1]BrownL,1995.WhoWillFeedChina:Wake-upCallforaSmallPlanet.TheWorldWatchEnvironmentalAlertSeries.NortonandCo.,NewYork,USA.[2]CaiYunlong,1990.Land.In:ZuoDakang(eds.),ADictionaryofModernGeography.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ppl11.(inChinese)[3]CaoM,MaS,HanC,1995.Potentialproductivityandhumancarryingcapacityofanagro-ecosystem:ananalysisoffoodproductionpotentialofChina.AgriculturalSystems,47:387-414.[4]ChenLiding,WangJun,FuBojieetal.,2001.Land-usechangeinasmallcatchmentofnorthernLoessPlateau,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6(2):163-172.[5]DaiFC,LeeCF,ZhangXH,2003.GIS-basedgeo-environmentalevaluationforurbanland-useplanning:acasestudy.EngineeringGeology,61(4):257-271.[6]DingChengri,2003.LandpolicyreforminChina:assessmentandprospects.LandUsePolicy,20:109-120.[7]FuBojie,WangJun,ChenLidingetal.,2003a.TheeffectsoflanduseonsoilmoisturevariationintheDanangoucatchmentoftheLoessPlateau,China.Catena,54:197-213.[8]FuCongbin,2003b.Potentialimpactsofhuman-inducedlandcoverchangeonEastAsiamonsoon.GlobalandPlanetaryChange,37(3-4):219-229.[9]FischerG,SunLaixiang,2001.Modelbasedanalysisoffutureland-usedevelopmentin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5(1-3):163-176.[10]GuoXiaomin,NiuDekuietal.,2000.Theexplorationofdevelopingfruitindustrymodewith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southJiangxiarea.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7(3):187-218.(inChinese)[11]HeXiubin,LiZhanbin,HaoMingdeetal.,2003.Down-scaleanalysisforwaterscarcityinresponsetosoil-waterconservationonLoessPlateauof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94:355-361.[12]HeiligGK,1999.CanChinafeeditself?Asystemforevaluationofpolicyoptions.ScienceforGlobalInsight,IIASA,Laxenburg(CD-ROMVers.1.1).[13]HuWei,1997.HouseholdlandtenurereforminChina:itsim

  • 标签: 中国土地 利用研究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