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深层土壤有机碳占土壤剖面总有机碳的一半以上.最近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调控因素并不相同,这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午根系、根系分泌物、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扰动作用,这些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取决于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有机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位素C/N、平均驻留时间长、矿化速率低和高稳定性.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保护三种稳定性机制的相对贡献并不清楚.未来应加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简介:研究了福州市农业表层土壤(0-10cm)。中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样中16种PAHs检出率达到100%,其总量的含量范围为100.2-1215.1μgkg^-1,且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生物燃烧和石油。利用毒性当量因子(TEF)计算了供试土样中PAHs单体相对于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Bapeq),土样中总Bap。值的范围为12.50-147.95μgkg^-1,其中50%土样总Bapeq的值超过荷兰规定目标值(总Bapeq=32.96μgkg^-1),表明福州市部分农业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简介: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的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和树叶上的粗糙滨螺(Littorina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rhizophorarum)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的红树蚬(Geloina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和软体动物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的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的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的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和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的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和叶片的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的多样性相统一。
简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大兴安岭摩天岭(47°22′23″N,120°38′45″E)雨养泥炭沼泽泥炭柱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雨养泥炭沼泽表层PAHs总含量的质量比为1874.4ng/g,与国内外雨养泥炭沼泽表层相比,其污染水平相对较高.由于研究区气候冷湿,雨养泥炭沼泽中的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这和其PAHs含量的相关性较小.研究区样品中检测出的PAHs主要以2~3环的多环芳烃为主;由PAHs分子标志物指标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雨养泥炭沼泽PAH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森林火灾与大气远距离沉降;沉降的PAHs污染物是原油开采、石油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的共同贡献.在距地表15~34cm处,柱状剖面层的PAHs含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1987年和1998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树木燃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