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珠江口盆地前-早第三洼陷(指有定沉积厚度的低凹及深陷地区,非构造单元)分为4种类型,即半地暂型、拗陷型、残留型及过渡型。着重对残留型和过渡型洼陷在地震剖面上反映的上、中、下三大构造层进行对比,认为下构造层为海相中生界,中构造层为陆相下第三系,上构造层为海相上第三系。研究了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分布、结构、构造及含油气特征,指出东沙隆起东部及其相邻的潮汕拗陷东北部和珠拗陷东部地区是寻找中生代海相油气藏的新领域。

  • 标签: 珠江口盆地东部 前第三纪 早第三纪 洼陷特征 油气前景 构造层
  • 简介:长期以来,沙垒田凸起、庙西凸起前第三变质花岗岩被笼统地划归前寒武,对两凸起有代表性的4口井的变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047~2483Ma,属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台期-吕梁期的产物.对C1井井深1406~1443m钻遇的灰岩地层进行了采样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并证实灰岩地层属古生界下寒武统,从而为沙垒田凸起古生代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沙垒田凸起 庙西凸起 前第三纪 地层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油气地质
  • 简介:济阳坳陷上下第三系分界面是个全盆地发育的沉积间断面(N/E间断面),其形成于盆地由裂陷阶段向坳陷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界面之下的断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通过单井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量的计算和古地形与剥蚀量关系的分析,绘制了济阳坳陷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不同构造位置的地层剥蚀量不同,从凸起斜坡-凹陷中心,地层剥蚀量顺次减小,区域上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大,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小。

  • 标签: 济阳坳陷 第三纪沉积 地层剥蚀量 N/E间断面 油气地质
  • 简介: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的古环境变迁与盆地的形成及演化紧密相关,早第三盆地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第阶段,盆地早期拉张,以粗粒沉积物沉积为主,部分地域发育小湖盆,第二阶段,盆地稳定下沉,是富营养性湖泊的鼎盛期,形成优质湖相烃源岩。第三阶段,湖盆萎缩,煤系沼泽发育,形成湖相和煤系两类重要烃源岩,第四阶段,古湖泊消亡,海水漫进,滨浅海砂岩体发育,形成油气勘探的有利目的层。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早第三纪 古环境 油气勘探
  •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的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群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学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群的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的绝对年龄值的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的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莺-琼盆地 第三纪 微体古生物群 地层划分 南海北部
  • 简介:文中论及地质资料和微体化石样品取自莺-琼盆地LD30-1-1A、Y13-1-4,Y8-1-1和Y8-2-1井。研究的重点是第三起介形虫动物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区第三介形虫化石比较丰富,并以Bradleyaalbatrossia,Krithesawanensis,Cytherellaposterotuberculata和Neocytherettafaceta等为优势代表,介形虫动物群的成分在垂向上的变化不显著,但其属,种多样性和优势程度呈现出定的变化,根据介形虫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和渐新统上新统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讨论了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介形虫化石组合及时代,并对第三古环境和海平升降作了解释。

  • 标签: 南海北部 莺-琼盆地 第三纪 介形虫动物群 古环境
  • 简介:在冀中地区油气勘探所钻的3口井剖面中,系统选取早第三沉积岩岩屑样品。基本上2m取个样,3口井样品总数约3500个。每个样品用光谱定量分析11种化学元素:Ca、Mg、Ti、Ba、Mn、Zr、V、Cr、Pb、Cu、Ni。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元分析方法,经过综合研究查明了冀中地区下第三系砂岩、泥岩和不同颜色泥岩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早第三各组段地层元素分布不同,其纵向上的变化界线与地质上分层界线基本吻合,是地层划分对比的个依据。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岩石化学资料。,可以查明元素之间、元素与样品之间以及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研究表明Ba、Mn、Zr、Pb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碎屑元素;Ti、Cr、V、Ni、Cu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粘土元素;Ca、Mg、Ti的关系密切,属于亲碳酸盐元素。96井主因子F1、F2累计方差达95%,F1、F2主因子主要由Ca、Mg、Ti三元素所决定。F1突出地反映灰质沉积等地球化学作用,F2突出地反映机械沉积作用。主因子F1和F2在纵向上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沉积作物的旋回特征,样品在F1-F2因子平面上规律性地展布反映了沉积相特征,96井下第三系地球化学-沉积相图概括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冀中地区 早第三纪 沉积岩 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多元统计 研究
  • 简介:随着PL19—3等上第三系大油田的发现,渤海海域晚第三沉积环境的研究已势在必行。文中分析了孢粉沉积作用对孢粉化石组合面貌的影响.并根据孢粉沉积作用反演了PLl9—3地区晚第三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时期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属三角洲滨浅湖环境,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时期为河流沼泽环境。

  • 标签: 孢粉沉积作用 PLl9—3地区 晚第三纪 沉积环境 渤海海域
  • 简介:据新近发行的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报道,HydrocarbonHabitatinRiftBasins(《裂谷盆地油气生聚》)书已经出版。该书汇集了1993年在英国巴斯召开的裂谷盆地学术会议的成果,旨在对裂谷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生聚进行概括。大陆裂谷和湖相烃源岩盆地是该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书中的论文可分为四部分。第部分“裂谷构造:模式和观测”包括5篇论文。Morley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裂谷构造地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根据在东非和苏伊士湾的野外和地震调查,他对裂谷构型、转移带的作用和地壳伸展模式作了综述。Kuznir等的论文采用定量方法对裂谷盆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正、反演模拟。Roberts和Gawthorpe描述了科林斯湾断层形变研究的详细成果,文中涉及与裂缝孔隙度有关的成岩作用。Bosworth概括了苏伊士湾裂谷的地层和构造。他着重讨论了裂谷盆地β系数的确定问题,认为苏伊士湾南段的

  • 标签: 《裂谷盆地油气生聚》 大陆裂谷 地质特征 书评
  • 简介:基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HCZ累积产量预测模型,建立了水驱油田含水率随油田开发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甲、乙型水驱曲线的不足,适用于含水率低于50%的情况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预测,矿场实例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预测的含水率精度较高,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可作为水驱油田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 标签: 水驱油田 含水率 水驱曲线 预测方法 应用
  • 简介:提出了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新型增长曲线:Np=NRmax[t/(a+t)]b.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的Q1-t、tm、Qtmax以及RPR的计算公式;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Np/NRmax)Qmax和(Np/NRmax)tQmax准数.用图形研究了这种增长曲线Qt-Np/Nmax和tQ1-Np/NRmax的关系,表明当b≤1时为递减曲线,当b>1时为增长曲线,且出现Qtmax的Np/NRmax范围为0~0.36788,出现(tQt)max的范围为0.36788~1.0,因此这种增长曲线主要适用于产量峰值出现在油田开发初期的情况.计算实例(马坊油田)表明这种增长曲线对油田开发有定的适用性.

  • 标签: 预测 油田开发指标 增长曲线 应用
  • 简介:德士古(Texaco)公司推出种新的泥浆测井技术—荧光定量技术(Q.F.T),能够测定岩屑中油的含量,该项技术已获美国专利。Q.F.T用便携式荧光仪测定岩屑中油的荧光.仪器的读数与岩屑中的含油量成正比。在读数值深度关系图上最高荧光值对应着油层。该方法简单快速(5分钟分析个样品),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美国洛基山地区二叠盆地和加里福尼亚海山和陆地油田等几个不同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些地区已

  • 标签: 泥浆测井技术 荧光定量技术 Q.F.T 德士古公司
  • 简介:在球坐标系统中,球内点受到挤压力时,在其前方会产生个向上的分量。俯冲板块前方所产生的向上分力破坏了岩石圈的重力均衡和相均衡,引起地幔底辟和岩石圈下部熔蚀,使地壳减薄,在俯冲板块的持续作用下,上述作用反复进行,最终地壳被拱裂张开,形成洋壳化边缘海盆地。俯冲作用所产生的张应力可用公式Fui=(h-hi)fsinαcos(β-ωi)θi(1-n)^pij计算。由俯冲产生的张应力的分布范围可宽达1000-2000km以上。

  • 标签: 球坐标系统 俯冲挤压 弧后拉张 边缘海盆地 形成机制
  • 简介:最近,南海西部公司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由南海四号平台在即将投产的涠11-4油田首次成功地钻了口高难度水平井——涠11-4A13井。井深1718m,水平位移1063m,水平井段长454m,穿越油田二油组油层506m,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0多万吨。打大位移水平井,是让油井水平穿过油层,既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通过水平井段控制较多的石油地质储量,降低油田生产成本。但是打水平井风险大、难度高。在我国海域完

  • 标签: 大位移水平井 石油钻井 南海西部公司 南海四号平台 涠11-4A13井
  • 简介:广东省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构造研讨会'。这次学术交流会是次专题性研讨会,旨在探讨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并拟予以统的命名。会议由广

  • 标签: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新生代 油气地质 构造运动 命名
  • 简介:孤南垦23断块及三合村地区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是胜利油田第个成功地利用地震“亮点”技术进行浅层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范例。这两个区块的建成投产,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胜利油田浅层气藏的勘探开发、实现在少井条件下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对其它油田浅层气藏及其它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地震“亮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开发方案 编制 少井条件 “亮点”识别
  • 简介:对比下铀和钍的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的流体演化的新手段。铀和钍是亲石的阿系元素,它们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中。在还原条件下它们的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上是不活泼的。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的,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的活泼性指出了富集铀的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的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