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对硬质合金渗碳时碳原子粘结相钴中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假定C与O、N等非金属扩散原子液态金属中扩散具有相似之处,导出了一个求算碳原子液态金属钴中扩散系数方程式(DAB=D0(dB/dAexp[-0.17Tm(16+K0)/T])。式中:D0为液态金属自扩散ARRHENIUS方程频率因子,dB和dA分别为溶剂金属原子和扩散原子直径,Tm为金属熔点温度,K0为溶剂金属原子价态,T为扩散温度。)该方程适用于碳及其它非金属扩散原子液态金属中扩散系数计算,经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 标签: 硬质合金 粘结相 扩散系数
  • 简介:根据摩擦粘着理论公式,计算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因数与工作条件下测出摩擦因数接近,因此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过程中,同样可用粘着理论来解释。

  • 标签: 粘着理论 摩擦因数 计算公式 摩擦层
  • 简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建立合理模拟规则,对单个圆形颗粒液相中被溶解并形成溶质、溶质扩散、以及溶质析出等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颗粒溶解度随模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液相中溶质浓度相应趋于饱和;升高模拟温度会加快颗粒溶解速率,使溶质液相中达到饱和所需要时间缩短,饱和浓度值相应增加;尺寸越小颗粒表现出越高溶解活性,通过对不同初始尺寸颗粒液相中达到溶解平衡过程模拟,所得平衡尺寸及饱和浓度之间关联性与Gibbs-Thomson关系较为吻合。上述模拟结果均与实际溶解情况较一致。

  • 标签: 蒙特卡罗方法 模拟 溶解-析出过程 颗粒 液相
  • 简介:简述了热电偶测温中作用以及测控温过程中易忽视“小问题”,对这些“小问题”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热电偶正确使用和减小静、动态误差方法。

  • 标签: 热电偶 自动控制 温度测量
  • 简介:通过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l^-离子Al(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获得了不同覆盖度下Cl^-离子Al(100)表面吸附后能量、结构参数和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Cl^-离子Al(100)表面的顶位(T)和桥位(B)吸附较稳定,而洞位(H)是能量上最不稳定吸附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减小。同时,表面吸附Cl^-离子,还引起靠近表面的多层Al原子发生不同程度收缩;随着覆盖度增加,被吸附Cl^-离子之间距离变短,使得它们之间静电排斥和静电能增大,并导致表面吸附能和吸附Cl^-离子与最外层Al原子间垂直距离逐渐减小。通过对清洁Al(100)表面及Cl^-离子不同位置吸附表面的态密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Cl^-离子Al(100)表面的吸附主要是由于Cl^-2s和2p轨道与基底金属3p轨道相互作用结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吸附能 表面
  • 简介:研究4J50铁镍合金500~520℃空气中、22%~60%湿度范围内氧化规律和氧化动力学,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氧化膜形貌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初期,基体表面生成不连续氧化膜,其主要成分为Fe2O3;氧化时间为10~15min时,生成均匀氧化膜,其主要成分为Fe2O3和Fe3O4;提高氧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可加快4J50铁镍合金氧化过程,相对湿度高于60%会显著降低氧化膜粘附性。

  • 标签: 4J50铁镍合金 氧化 相对湿度
  • 简介:针对无机纳米粉体表面改性,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以马来酸酐及其单酯物为锚固基团、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溶剂化链、苯乙烯(St)为功能基团超分散剂SMB。研究不同超分散剂种类、用量以及传统分散剂改性无机纳米粉末效果,改性前后纳米粉末通过亲油化度、润湿性检测以及SEM和TEM观察以表征其改性效果。研究表明,超分散剂适宜用量为8%;超分散剂SMB-2改性纳米TiO2粉体改性效果较好;通过对比超分散剂与传统改性剂钛酸酯、硅烷偶联剂和TDI改性纳米TiO2粉体改性效果可知,超分散剂改性效果较佳。

  • 标签: 超分散剂 无机纳米粉体 表面改性 改性效果
  • 简介:温压是一项以较低成本制造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新型成形技术.实验发现,颗粒重排是温压过程主导致密化机理,而为颗粒重排提供协调性塑性变形是另一重要致密化机理.作者分析了影响这2个致密化机理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压粉末原料设计原则,并成功设计了高性能、低成本合金钢粉末3大体系温压粉末原料.

  • 标签: 致密化机理 颗粒重排列 塑性变形 温压
  • 简介:研究14Cr-ODS、16Cr-ODS与310奥氏体钢600℃/25MPa超临界水中应力腐蚀开裂行为。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以及不锈钢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显示14Cr-ODS与16Cr-ODS都出现颈缩,而310奥氏体钢没有颈缩,达到极限强度后直接断裂,表现为脆性断裂特征。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6Cr-ODS伸长率达到20%,断口成杯锥状,存在明显颈缩,但没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14Cr-ODS断面上有韧窝出现,没有明显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310奥氏体钢断裂方式几乎全为沿晶脆断,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 标签: ODS钢 超临界水 应力腐蚀开裂 慢拉伸实验
  • 简介:研制了一种以玻璃粉作为粘结相低温烧结型银基浆料,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贴装工艺。重点考察了半导体芯片与氧化铝陶瓷基座组装后附着力,以研究浆料中银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含量以及芯片净化处理工艺、烧结工艺对组装件剪切力和温度循环后剪切力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和皂化除油,银粉和玻璃粉质量比为7:3,有机载体和固体相质量比为1:9,430℃烧结,保温时间20~25min时,能获得最大剪切力。

  • 标签: 银基浆料 剪切力 粘结剂
  • 简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测试、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Mg-10Gd-4.8Y-0.6Zr合金铸态和52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显微组织以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Mg-10Gd-4.8Y-0.6Zr合金经520℃/16h固溶处理后,铸态时网状共晶完全溶解到基体中,Gd、Y富集立方体相弥散分布晶内;晶内偏析消除,硬度有所降低。合金固溶处理过程中发生以下组织演变:α-Mg固溶体+网状Mg24(GdY)5相→α-Mg固溶体+断续破碎Mg24(GdY)5相→α-Mg过饱和固溶体+立方体相。该合金520℃固溶处理适宜时间为16h。

  • 标签: Mg-10Gd-4.8Y-0.6Zr合金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组织演变
  • 简介:通过电化学分析与测试,研究B4C体积分数分别为20%、30%、40%B4C/Al基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6061铝合金)不同浓度及不同温度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由动态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得到相应电化学参数,并利用阻抗分析软件对该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腐蚀过程等效电路进行模拟,分析腐蚀机理,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腐蚀过程中B4C/Al基复合材料与6061铝合金反应活化能,并分析两者焓变与熵变,对腐蚀前后2种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B4C/Al基复合材料硫酸溶液中腐蚀速率随B4C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基体铝合金硫酸中耐腐蚀性能高于B4C/Al基复合材料。B4C/Al基复合材料和基体铝合金硫酸中腐蚀速率都随硫酸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当溶液温度升高时,二者腐蚀速率都快速增加。B4C/Al基复合材料和Al基体合金硫酸溶液中腐蚀都表现为明显点蚀。铝基体材料硫酸溶液中反应活化能大于B4C/Al基复合材料,计算所得活化焓与活化熵值均表明复合材料腐蚀反应比基体合金更容易进行,因而遭受腐蚀更严重。

  • 标签: B4C/Al复合材料 H2SO4溶液 电化学方法 显微组织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光催化还原法制备掺Mo^6+附AgTiO2纳米颗粒,并在可见光下对酸性大红3R进行降解实验,研究其可见光下催化活性,并与纯TiO2、仅掺Mo^6+或仅附AgTiO2进行对比。进一步讨论可见光照射下掺杂量、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掺Mo^6+附Ag纳米TiO2降解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下Ag/Mo6+/TiO2比纯TiO2、仅掺Mo6+或仅附AgTiO2显示出更高活性,这是因为金属Mo6+掺杂和贵金属银沉积使二氧化钛吸收带边发生红移,拓宽了可见光响应范围;Ag/Mo^6+/TiO2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时Mo^6+掺杂量为4.5%,银附着量为2%。焙烧温度为500℃,这种掺Mo6+附Ag纳米TiO2对酸性大红3R降解率可达87.6%.

  • 标签: 可见光 降解 红移 酸性大红3R
  • 简介:深圳市鑫美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简介:深圳市鑫美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并投产,是一家专业生产粉末冶金零部件公司,主要产品有:1.高精度粉末冶金含油轴承;2.高强度粉末冶金齿轮、结构零件及异型零件;3.粉末冶金不锈钢制品,产品广泛用于碎纸机等办公设备、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家具五金、电动工具、玩具、健身器械、

  • 标签: 粉末冶金齿轮 深圳市 美达 品质 价格 交货
  • 简介:选取相成分单一氢钨青铜(H0.33WO3)、铵钨青铜((NH4)0.5WO3)和紫钨(WO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影响;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结构,其制得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原料;对于氧化钨原料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二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对于超细钨粉粒度(一次颗粒)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相当径相当理想。

  • 标签: 超细钨粉 氧化钨 粒度测量
  • 简介: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分别在单晶硅(100)和不锈钢基底上沉积不同W含量Zr1-xWxN(x=0.17,0.28,0.36,0.44,0.49)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该复合薄膜微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并探讨ZrWN复合膜摩擦机理。结果表明:当x≤0.28时,复合膜呈fcc(Zr,W)N结构;当x为0.36~0.44时,复合膜呈fcc(Zr,W)N和fccW2N结构;当x=0.49时复合膜为fcc(Zr,W)N、fccW2N结构和β-W单质。Zr1-xWxN复合膜硬度随x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x=0.44时达到最大值,为36.0GPa。随x增加,Zr1-xWxN复合膜室温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摩擦表面生成氧化物WO3对于降低摩擦因数起重要作用。

  • 标签: ZrWN复合膜 微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 简介:以Fe、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根据烧结前后多孔试样质量变化,并结合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对烧结过程中多孔试样基础元素挥发行为及孔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烧结元素粉末制备Fe-Al多孔材料过程中,最终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4h时,Fe-Al多孔试样质量损失率为0.05%,而最终烧结温度为1300℃时质量损失率达到10.53%;随着最终烧结温度升高,合金元素沿孔壁表面挥发程度增大,导致Fe-Al多孔试样孔径、开孔隙率和透气度变大。采用MIEDEMA模型和LANGMUIR方程,对真空烧结过程中质量损失原因进行理论分析,表明Al挥发是导致多孔试样质量和孔结构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真空烧结 金属间化合物 FE-AL 多孔材料 挥发
  • 简介:将NH4HCO3加入到10g706硅橡胶粘合剂中,添加气相SiO2作为补强剂,制备氨气缓释材料。研究气相SiO2用量(0~2.5g)和NH4HCO3用量(0.1~1.0g)、温度(20~40℃)及物料捏合时间对氨气释放速率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缓释材料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当室温硫化硅橡胶粘结剂为10g,气相SiO2加入量为2g、捏合时间为1h时,材料缓释性能优异。气相SiO2加入量越大,则材料硬度越高、变形越困难,缓释性能越好,氨气从材料中释放速率也小。NH4HCO3加入量越小,氨气释放速率越慢,缓释效果越好;温度越低,材料缓释效果越好。

  • 标签: 室温硫化硅橡胶 碳酸氢铵 缓释 气相SiO2 扩散
  • 简介:以硝酸铟为原料,用氨水做沉淀剂,采用水解沉淀-水热法制备In2O3前驱体In(OH)3,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解沉淀产物为立方相In(OH)3,呈短棒状团聚体。水热处理过程中,产物晶型、形貌和粒度受Ostwald熟化机制和相转化机制影响。当水热温度低于280℃时,首先发生Ostwald熟化机制,In(OH)3颗粒形貌由短棒状转变为长方体,而物相不发生变化。当水热温度高于280℃时,除发生Ostwald熟化机制外,还存在相转化机制,产物形貌先由棒状转变为长方体,接着转变为多面体,且物相由立方相In(OH),转变为斜方相InOOH。

  • 标签: 氢氧化铟 水热法 物相转化 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