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600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率为最佳充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与热阻。

  • 标签: 泡沫镍 平板蒸发器 环路热管 充灌率 启动时间
  • 简介:基于含水层储能水、热运移的基本理论与控制方程,针对地下咸水层储能过程中渗流溶液密度及黏滞系数变化显著的特点,对现有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完善,建立地下成水层耦合储能模型,探索不同储能模式下含水层温度场变化规律及阶段性热量运移特征。研究结果得到,采用地下原水与去离子水时,在储热运行期与间歇停运期粗粉砂层中热作用半径变化率分别为0.272、0.008、0.348、-0.040m/d。在储能阶段,伴随溶液温度上升、盐度降低,地下水渗流速度上升,导致对流传热与热弥散效应增强;间歇阶段,则由于地下成水与溶液间盐度梯度增大,在分子扩散作用下回溶液温度场影响范围减弱。

  • 标签: 咸水层储能 耦合模型 热量运移 溶质运移 储能模式
  • 简介: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finitetimethermodynamics,FTT)建立了闭式不可逆热布雷顿热电冷联产(combinedcoolingheatandpower,CCHP)装置模型,导出了装置无量纲可用能率、[火用]输出率、利润率、第一定律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解析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各个性能指标与压比的关系,优化了压比。分析了设计参数对最优性能的影响,发现热能够显著增大第一定律效率和[火用]效率;增大压气机和透平效率、压力恢复系数能够增大5个性能指标,但前者使相应压比增大,后者使相应压比减小;增大热电比能够显著增大可用能率和第一定律效率;分别存在最佳的供热温度使5个最优性能指标取得最大值;提高冷库温度能增大可用能率和第一定律效率,但会降低[火用]输出率、娴效率和利润率;通过各个最优性能之间的相互比较发现在实际设计中要选择折衷的方案使装置同时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不可逆回热布雷顿热电冷联产装置 可用能率 输出率 利润率 第一定律效率
  • 简介:多孔介质可以强化相变传热,被广泛应用到电子器件散热中。热管依靠毛细芯孔隙内沸腾和凝结形成热质快速迁移的驱动,实现高密度和高效传热。薄层多孔层内沸腾时液体回流特性研究对提高热管传热效率、热流密度及寿命意义重大。通过不同多孔介质在不同液位下的池沸腾实验,获得了薄层多孔表面在较高热流密度下沸腾时的气泡特性和沸腾曲线,并结合毛细理论分析多孔表面的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热流密度下毛细回流占主导作用,较小的有效毛细半径和较大的渗透率有利于液体回流。

  • 标签: 多孔介质 池沸腾 气泡特性 沸腾曲线 回液
  • 简介:在理论分析了气压下降与舱内强制对流换热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实验的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气压下,处于连续介质流的流体对流换热仍然可以利用常规情况经验准则关系式进行分析计算;舱内对流换热能力随气压下降不断衰减,气压越低,衰减越快。研究结果对飞行器设备舱热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对流换热 气压下降 连续流 热控制 飞行器
  • 简介:热器作为斯特林热机的关键部件,对于太阳能斯特林热机整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克服传统金属丝网热器结构存在的填料单一,制造成本较高,工艺复杂问题,采用实用等温分析法,以热器的长径比、通流面积、填料种类以及孔隙率各项热器参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斯特林热机热器,该回热器具有轴向压降小,换热性能高,结构稳定,加工制造简单的特点。开展了新型热器和传统金属丝网热器的换热性能对比研究,采用振荡条件下的局部热平衡方法研究热器的传热过程,对比传统金属丝网热器和新型热器的温度变化,速度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体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新型热器和传统金属丝网热器相比,整体启动速率相似,但新型热器压降减少0.04MPa,速度出现分段式变化,有利于热器的换热和结构稳定。因此,新型热器不但在结构上优于传统金属丝网热器,在换热特性上也优于传统金属丝网热器。

  • 标签: 斯特林热机 回热器 局部热平衡 换热特性
  • 简介: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双燃料燃烧室重整气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蒸汽注比对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出口温度最大不均匀度和出口NOx体积分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汽注比的增加,火焰筒中轴线的回流速度增大,燃烧室内火焰长度先缩短后增大,出口温度场最大不均匀度先降低后增大,出口NOx体积分数不断降低;燃烧室燃用重整气时,快速型NOx体积分数要多于热力型NOx体积分数。

  • 标签: 重整气 数值模拟 蒸汽回注 NOX排放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的三种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热器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热的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的工况下,二级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的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热系统和二级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的COP和制冷量,但一级热器对涡轮进口含湿量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提出了后热式布雷顿一两平行逆布雷顿联合循环模型。对该联合循环进行了能量分析,导出了联合循环热效率和比功的表达式,以热效率和比功为目标对该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热器有效度和其他参数对最优热效率和最优比功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热效率为优化目标时,该联合循环的最优热效率随着热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应比功随着热度的增加而减小;以比功为优化目标时,热度对该联合循环的最优比功的影响很小,其相应热效率随着热度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能量分析 回热式布雷顿循环 逆布雷顿循环 热效率 比功 优化
  • 简介: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热器和中冷器的热阻损失以功率为优化目标,借助数值计算,研究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中冷热布雷顿循环输出功率最大时,高低温侧换热器、热器和中冷器的热导率分配以及中间压比与总压比的关系;分析了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对双重最大功率的影响.

  • 标签: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循环 功率 换热器 中冷器
  • 简介:嘉兴电厂#6机组(600MW)调试阶段因电泵故障,采用辅汽冲转一台小汽机驱动汽泵实现机组的冷态启动。本文着重介绍了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实际运行情况,为电厂无电泵启动积累了相关经验,并可供其它类似系统设计的机组借鉴。

  • 标签: 发电机组 无电泵启动
  • 简介:通过测试,得出了在单一风机、一拖二风机及夹套式三种不同送风方式下的90m3微型冷库内离地面1.5m处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夹套式送风方式的微型预冷库具有最好的温度场分布.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果蔬预冷时温度降速率、压力降速率及温度变化率的相关耦合式,提出了在夹套式库内的最佳预冷风速.

  • 标签: 送风方式 微型冷库 预冷 果蔬 温度场分布 温度变化率
  • 简介:该文介绍了脱硫烟气排放的三种方式和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优缺点,着重论述了烟塔合一排烟方式有关问题,指出了采用烟塔合一方案应做的工作。

  • 标签: 烟塔合一 烟气排放 问题 排烟方式 脱硫
  • 简介:该文主要从可靠性、耐磨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论述动、静调轴流风机的差异,探讨600MW机组FGD系统中增压风机合理的配置方式,并对目前国内两个比较典型的方案作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性比较,得出每台炉配置两台静调增压风机为最优方案的结论。

  • 标签: 600MW机组 FGD 压风机 可靠性 增压 轴流风机
  • 简介:建立了考虑涡轮叶片冷却和实际气体性质的中冷热循环三轴燃气轮机模型,在给定叶片表面耐热温度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总压比和中间压比分配,得到最优性能。研究表明:分别存在最佳的总压比和中间压比使得燃气轮机循环的比功率和效率达到双重最大值,双重最大比功率随中冷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热度的增大略有减小,双重最大效率随中冷度和热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空气冷却 中冷回热循环 燃气轮机 性能优化
  • 简介:基于生物质湿解腐殖化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供给和节能与环保的多重考虑,构建了湿解腐殖化处理分别与过热蒸汽干燥及热风干燥联合的系统,并对两种不同干燥方式的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0℃,给料含水质量分数30%~65%时,过热蒸汽干燥可以实现29.71%~40.95%的能量自给率;在给料含水质量分数为60%,环境温度5~35℃时,能量自给率大约为28.70%,同热风干燥相比,节煤率都超过了30%。

  • 标签: 湿解腐殖化 生物质 过热蒸汽干燥 热风干燥 热力学分析
  • 简介:应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平流、顺流、逆流三种进料方式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和流程模拟的准确性.在加热蒸汽质量流量和热力压缩机引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等温差分配法对三种进料方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造水比和比传热面积与蒸发器效数、浓缩比、效间温差和进料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效数较少时,采用平流进料方式较为合适;增大浓缩比可以提高造水比,且比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当浓缩比较大时,可采用顺流进料,以降低结垢风险;增大效间温差,会降低逆流进料方式的造水比,但会增加平流和顺流的造水比;提高进料海水温度可以提升系统热力性能,但进料海水温度受末效二次蒸汽温度的限制.

  • 标签: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进料方式 ASPEN PLUS 流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