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某型相继增压柴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燃气阀。新型燃气阎采用了挡板蝶阀,密封材料采用石墨材料。在柴油机上新型燃气闽与原用燃气阀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测量和对比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不同增压器数下的油耗、涡轮前温度以及增压器的工作状态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燃气阀后油耗最高降低了2410mg/(kW·h),涡轮前温度降低10K以上,同时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工作状态一致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最大的转速差仅为600r/min。验证了新型燃气阀对柴油机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柴油机 相继增压 燃气阀
  • 简介:从段法基本概念出发,推得了柴油机缸内火焰段对整个缸壁段的辐射全交换面积计算式,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缸内辐射传热的单区段法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缸内辐射传热量.将该模型与传统的单区模型比较,可得到壁面有效吸收系数的表达式,它是壁面黑度和火焰辐射系数的函数,并随壁面黑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火焰辐射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而传统的方法认为壁面有效吸收系数仅为壁面的黑度的函数.

  • 标签: 柴油机 辐射传热 辐射全交换面积
  • 简介:在内燃机高原环境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对不同海拔高度(大气压力)下的电控共轨柴油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大气压力的变化对电控共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拔3000m以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随海拔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海拔5000与0m相比,在低转速时,有效功率下降42.1%,燃油消耗率增加18.6%;在中高转速时,有效功率下降15.1%,燃油消耗率小于7.0%,排温基本保持在710℃以内。

  • 标签: 电控共轨柴油机 高海拔(低气压) 柴油机高原性能
  • 简介:以5WY-2817A汽油机喷嘴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该汽油机喷嘴流动特性,利用UG软件对喷嘴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喷雾稳态试验对模拟计算提供边界条件。利用AVL-FIRE软件进行喷嘴稳流三维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压力室高度、喷孔分布直径和阀座锥角对喷孔处压力与速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室高度0.2mm,喷孔分布直径1.4mm,阀座锥角43°时喷孔处燃油流动特性最佳。该结构优化可作为改善喷嘴雾化性能的最佳方案。

  • 标签: 数值模拟 喷嘴 结构优化 流动特性
  • 简介:介绍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进行了直喷柴油机与电控共轨喷油系统的匹配试验;研究了共轨压力、喷油提前角及转速、负荷等工作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最高爆发压力,改善排放,达到对柴油机性能的综合要求。

  • 标签: 柴油机 共轨 最高爆发压力 试验
  • 简介:将湍流燃烧的层流小火焰模型应用于典型的柴油机扩散燃烧过程.以混合分数为自变量,以标量耗散率为参数,建立相空间中的层流小火焰数据库.应用KIVA-3程序模拟内燃机缸内多维湍流流场,并补充求解混合分数的时均值和脉动均方值的湍流输运方程.将两部分结果通过Beta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耦合积分,便可得到组分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参数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分布.对一台直喷式柴油机的湍流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所得结果符合实际.

  • 标签: 柴油机 层流小火焰模型 标量耗散率 概率密度函数 数值模拟
  • 简介:在发动机试验台上,用CB-466燃烧分析仪对四气门汽油机低速低负荷燃烧压力循环变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逐渐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则随之减小;中等负荷与小负荷相比,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28.3%,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47.6%。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低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仅为中等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的57.4%,最高燃烧压力随之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平均指示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逐渐增加。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与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相比较小,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仅为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的37.1%。

  • 标签: 四气门汽油机 燃烧过程 燃烧压力循环变动 指示热效率
  • 简介:对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器出口测量系统的整体氮氧化物(NOx)转化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调整不同的排气工况及尿素喷射参数,研究了SCR催化器出口截面的NOx转化效率分布特性。结论表明:催化器出口截面的NOx转化效率分布呈现中心高而边缘低的规律,随着排气流量的增加,NOx转化效率降低,在排气流量较大时,由于弯管对排气流场的作用,NOx转化效率的高效区偏向一侧;提高氨氮比可以提高NOx转化效率,当排气温度为250和350℃、氨氮比为1.0时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氨氮比NOx转化效率的增幅不明显;当排气温度为450℃时,提高氨氮比对NOx转化效率的增加比较有利。

  • 标签: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转化效率 均匀性
  • 简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机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并采用吸附制冷单管实验台,对制冷系统单元吸附床在解吸和吸附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蒸发压力下,制冷能力随进入发生器的热流变化,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主要受传热过程影响.

  • 标签: 柴油机 余热吸附式制冷系统 动力学 实验 传热传质
  • 简介:由于取消了气缸盖,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汽油机的火花塞只能布置于气缸侧壁。因此在单火花塞点火时,缸内火焰传播不对称,导致OP2S汽油机具有较明显的爆震倾向。为了有效地抑制爆震的发生,利用三维CFD软件对OP2S直喷汽油机在不同火花塞数目下缸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结合试验研究了火花塞数目对混合气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火花塞数目对缸内燃烧压力、燃烧持续期及燃烧放热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火花塞数量可以有效改善缸内的燃烧情况,而对侧布置双火花塞的布置形式为最佳方案。

  • 标签: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 燃烧过程 多点点火
  • 简介:为了预测不同废气再循环(exhaustgasrecirculaction,EGR)率对某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采用AVLFIRE软件建立了该柴油机缸内的多维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样机采用不同的EGR率进行缸内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EGR率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参数及排放(NOx和Soo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R率从0.00增加到0.20,柴油机缸内燃烧速率减小,爆压和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4.0%和3.9%,累计放热量下降了3.5%,滞燃期增加了0.9℃A,同时缸内NOx排放生成区域明显减少,但Soot排放生成区域明显增加。

  • 标签: 柴油机 EGR率 多维仿真 燃烧 排放
  • 简介:在1135型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两个喷油泵分段喷油装置,实现了两段喷射.预喷射形成稀薄预混合气,促进燃油与空气的均匀混合,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缩短主喷射的着火滞燃期,加快燃烧速率.试验表明:预喷油量为7.1%,主、副喷射间隔角10℃A时,获得了NOx排放明显降低、碳烟和油耗率都得到改善的效果.

  • 标签: 柴油机 两段喷射 均质预混合燃烧 油耗率 喷射间隔角
  • 简介:在一台可以拍摄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发动机上,用高速摄象机研究了在进气中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N2后柴油机的油束发展、混合气形成、着火以及燃烧过程,同时还采用三基色法对高速摄像机拍摄出的燃烧火焰的照片进行了温度场分布的计算分析.拍摄的图像和计算结果表明,加入N2后,对燃油束的喷雾及混合气的形成过程没有影响,对着火滞燃期的影响也不大,但对火焰的燃烧最高温度和燃烧室的平均温度影响很大.N2的加入量越大,燃烧温度下降越多,燃烧过程的结束也就越早.

  • 标签: 氮气 体积分数 柴油机 着火 燃烧 三基色温度分析法
  • 简介:对某高速直喷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仿真计算,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和喷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匹配规律.通过变参数研究确定了燃烧室形状和喷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匹配规律.为了定量描述燃烧过程中燃油雾化、液体蒸发、油气混合的特性,建立了缸内平均湍流混合速率、燃油蒸气质量分数方差的中间特征参数,同时详细分析了不同当量比油气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贡献率.从燃烧的宏观和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了柴油机燃烧室形状与喷孔结构间的耦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机型,0.64口径比燃烧室匹配10孔喷油器的方案最优:预混过程好,燃烧速度快,后期扩散燃烧阶段过稀和过浓混合气参与燃烧的比例较小且预混与扩散燃烧放热情况差别小,放热情况更均匀.

  • 标签: 高速直喷柴油机 燃烧室形状 喷孔结构 匹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