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在电网中渗透率的提高,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都颁布和修订了自己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为了探究中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的发展趋势,互相学习分布式标准制定和修订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IEEE1547标准和我国国内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针对标准中有关异常状况响应、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低电压穿越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选取了分布式电源中有代表性且发展较快的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为例进行了具体介绍。通过对IEEE1547原始标准与修订版本的纵向比较,以及我国不同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和国外组织与国家标准的横向比较,分析了各标准之间的差异成因,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际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和我国国内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借鉴,也为并网逆变器设备制造商和并网保护装置生产厂家提供了设计依据。
简介:雾凇覆冰后的导线表面变得极为粗糙,冰树枝的生长将使导线表面电场发生严重畸变,从而增大导线表面电场,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在多功能人工气候试验室内完成了对单、双及三分裂导线不同覆冰程度带电雾凇覆冰参数试验,并根据冰树枝形态变化建立有限元模型,再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雾凇冰树枝尖端将严重增大分裂导线表面电场,雾凇形成的冰树枝越长越尖则引起导线电场畸变越严重;覆冰完成后导线表面电场在覆冰电场增加过程中呈波动趋势;相同电场下覆冰,覆冰程度的增加会减小导线表面电场,但减小速度逐渐减慢;分裂数越多的导线覆冰后表面场强越低。
简介:为改善直流输电工程单极大地运行方式容易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突破直流极接地性能的设计局限,提出了一种直流输电分布式接地极设计方案。研究了三种分布式接地极的仿真模型,并用实例分析了三者的区别,简化计算模型呵以取得与完整计算模型一致的结果,从而减少了仿真计算的规模。提出了基于全局最优位置混沌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接地极选址优化方法,并以一个交直流混联电网为例研究了优化选址的效果。本文还以该交直流混联电网为例说明了分布式接地极的实际应朋方案,并分析了分布式接地极的电流分布,对交流电网内变压器直流偏磁的缓解作用,为分布式接地极的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随着能源新时代的到来,分布式电源技术日趋成熟,配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电网正在向能源互联网的形式变革。当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时,需要多台DG并联运行,优化各DG的容量和接入位置,合理地进行功率分配,最大效率地发挥分布式电源"节能减排"的优点,成为现代电力工业技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以发电成本最优、CO2排放最少和电能损耗最小为目标,建立经济调度模型和综合环保优化模型。经济调度模型中将各优化目标转化为经济因素,运算出配网总经济效益最优的运行状态;综合环保优化模型中,给各指标值赋予权重,通过各指标权重值的变化来满足配网不同的运行要求。
简介:面向具有复杂分布式用电负载需求的航天器,提出一种基于三端口变换器(TPC)的供电系统架构及其功率控制策略。该系统以TPC为基本单元,通过将各TPC模块的输入端口和双向功率端口分别并联连接,实现输入能源、储能装置和多个分布式负载之间的供电。针对各分布式负载输出功率不同且单个TPC含有3条功率路径,可能导致系统中各传输路径功率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型系统功率控制策略以实现各模块各功率路径可控及系统功率优化管理,具体而言,即在储能装置充电工况下均衡储能装置的充电电流,在储能装置放电工况下按输出需求分配输入功率。分析和实验表明,系统可以在各工作状态下稳定运行并在各工作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简介:当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装置(GIS)进行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时,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极有可能造成GIS内部设备及与之相连的电力设备发生绝缘事故,其中对电力变压器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应用EMTP对GIS中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各节点的VFTO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VFTO的幅值特征,将VFTO作用在变压器绕组上,分析了变压器绕组的暂态电压分布、找出了变压器绕组的绝缘薄弱环节。
简介: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稳态电场分布主要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电导率,而电导率又与场强、温度紧密相关,这使得直流电缆附件电场分布相比高压交流电缆附件更复杂。为此,在固定电缆终端XLPE绝缘、硅油电导率和温度梯度的条件下,本文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仿真研究了应力锥体增强绝缘非线性属性对高压直流电缆户外复合型终端稳态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型户外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工厂绝缘和增强绝缘界面切向电场在应力锥体根部和顶部可能出现极大值;而在半导电应力锥内表面电场也可能在根部和顶部出现极大值;通过调控增强绝缘材料的非线性属性可实现复合型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综合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