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反应气中的酸性气体为CO2,主要来自甲醇在分子筛上的副反应。CO2在碱洗塔中,通过碱洗法脱除。碱洗法是用NaOH溶液洗涤反应气,在洗涤过程中NaOH与反应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影响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为碱洗温度、操作压力、碱液浓度等。碱洗温度高、操作压力高、碱液浓度高有利于脱除反应气中的CO2。碱洗塔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碱洗塔内黄油生成聚合结垢,从而堵塞管线和设备。优化碱洗塔操作主要从碱液浓度调整和选用黄油抑制剂。强碱段碱浓度由10-15%降至4-6%;中碱段碱浓度由5-8%降至2-4%;弱碱段碱浓度由0-3%降至0-1%。弱碱段碱液浓度调整后,实际操作中出现碱浓度为0%,中碱段液位波动,塔釜导淋间歇排放大量黄油。弱碱段碱液浓度由0-1%调整至0.3-1%后,中碱段液位平稳,黄油侧导淋夹有零星黄油。因原始开工选用设计指定厂家的黄油抑制剂为酸性,腐蚀助剂管线且黄油抑制剂效果差,选用其它厂家的中性黄油抑制剂。
简介:摘要燃煤电厂锅炉在燃烧过程时会产生一定量的SO3,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严重影响机组的正常、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一种碱基喷吹脱除三氧化硫的技术,采用碱金属盐,通过溶解送至烟道,与烟气充分混合后发生反应,脱除SO3,实现90%以上的脱除效率,有效解决SO3污染问题。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的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生产及生活污染也逐渐增多。其中砷污染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也是在众多污染物中较为常见的污染物。并且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其对居民健康也产生了较大威胁。近年来,砷污染的修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依托于砷较容易被生物吸收的特性,现阶段在进行砷污染土地时较为常用的技术也多为生物修复技术。纵观国内外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当下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动物修复。本文通过对国内土地中砷污染的现状进行相关概述,并对现有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相应阐述,并对今后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展望,以期能为我国砷污染土地的生物修复工作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本文用椭偏仪测量砷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并用XPS分析砷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化学组成和氧化层的厚度,发现,清洗后的砷化镓晶片表面会发生自然氧化反应,自然氧化层主要有Ga203、As203、As2O以及少量As元素组成,且随着时间变长,氧化层的厚度越来越厚。
简介:摘要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天然气净化厂尾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当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在相同行业之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用椭偏仪测量砷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并用XPS分析砷化镓表面氧化层的化学组成和氧化层的厚度,发现,清洗后的砷化镓晶片表面会发生自然氧化反应,自然氧化层主要有Ga203、As203、As2O以及少量As元素组成,且随着时间变长,氧化层的厚度越来越厚。
简介:摘 要:采用原子荧光法(AFS)和电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中砷和锑的含量,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土壤样品加标回收四个方面探讨对比两种检测方法。两种方法针对土壤的检测数据都具备准确的代表性,原子荧光法单元素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监测应用广泛;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工作效率翻倍,但相对检测成本高。ICP-MS法在满足优化条件的情况下,监测土壤砷和锑的含量更优于AFS法。
简介:摘要为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铅锌原矿(主要是硫化物)、铅精矿、锌精矿中的砷、锑、汞含量的方法,探讨了试样的消解、仪器工作参数以及载流量屏蔽气流量KBH4的含量等的优化选择,作了单测与同测以及国家标准物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砷、锑、汞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2%、104.3%、102.6%;RSD(n=6)平均值分别为1.0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