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该文阐述了一种矿用风速表自动检定校准装置的硬件系统及软件控制系统原理,实现了矿用风速表的自动检定校准及系统自动生成原始记录、计算、绘制曲线、打印出原始记录、检定证书等过程均实现了自动化。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 2012年 9月到 2014年 4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TWP3-M型移动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把有降水时的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垂直速度进行反演和订正后,得到降水量与雨滴质点的关系以及雨滴质点在垂直速度中所占的比重,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剔除雨滴末速度的下沉气流与地面风速进行拟合,得到成都市的下沉气流强度和地面风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忽略湍流的影响下,信噪比( )对雨滴质点末速度 的影响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降水量越大,风廓线雷达所测的垂直速度中雨滴所占比重越大。在四种不同降水量情况的拟合结果中,少量降水的拟合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和相关指数都接近于 1,残差平方和较小,其次是无降水时的拟合效果,之后是大量降水的拟合效果,中量降水的拟合效果相比其他三种情况时要差一些,其残差平方和较大。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51至2012年62年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逐月资料和引用周懿等人高原季风指数,将高原地区的研究区域定为25°N~40°N,74°E~104°E,选取的时间范围为1951~2012年。分析了高原季风指数与零风速线平均纬度值的关系,得出近62年来他们两者都为减弱的趋势。即高原夏季风越强(负的绝对值越大),西风位置越偏南,两者相关系数为0.24,通过了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年代际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1951至1960年季风指数呈上升趋势,零风速线平均纬度呈下降趋势。高原夏季风越弱,西风位置越偏南。1961至1970年季风指数呈下降趋势,零风速线平均纬度呈上升趋势。高原夏季风越强,西风位置越偏北。1971至2012年季风指数呈上升趋势,零风速线平均纬度呈下降趋势。高原夏季风越弱,西风位置越偏南。
简介:摘要:本项探索旨在探讨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中气体速度与浓度间的互动联系。通过考察气体速度对于气体扩散速度及其影响范围的效力,揭示调节气体速度对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安全性的作用机理。本研究经过一系列实验及模拟分析,揭示了风速与气体浓度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合理的风速调整能有效控制地下气体分布的扩散范围,从而为优化通风系统的效率和预防矿井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简介:摘要:目前,建筑运行能耗及运行碳排放均占全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20%,空调负荷在夏季尖峰负荷增长中占比约30%甚至更高,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势在必行。搭载风速与翅宽分布非均匀相似强化传热技术的TR+Pro系列空调研发并已经投入市场,更加小型化的设计提升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原材料消耗,让暖通产品更高效低碳。产品结构小巧、舒适、清洁广受消费者赞誉。本研究针对风速与翅宽分布非均相似现象,探讨了其协同热强化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机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建模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揭示了非均相似性对风速和翅宽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协同热强化的具体机制。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机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