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河志、水利志是中国特有的记载水利事业的专书。现代江河水利志编纂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完成近2000多部江河志和水利志,为我们和后人留存了20世纪以来水利事业最珍贵的资料,以其资料的权威性、序列完整性成为水利行业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源。江河水利志目前正进入全面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最后阶段,部分流域和省市进入了续志或第二轮修志的准备阶段。本文基于近30年水利事业内涵的转变与扩展,讨论了已有江河志水利志在资政、存史等功能方面的长处与不足;指出正在编纂之中或规划中的江河水利志应从篇章结构到内容都应在如实地反映水利事业时代特点,从篇章结构设计到内容应当对水行政、工程管理、水灾害与灾害管理、水资源与水资源管理、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保护等方面有所充实或完善,在如实记载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以及水利的社会与环境效益,记载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演变,记载最近20年治水方略变革等方面更加有所侧重。
简介:自1912年至今,美国拆坝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期间拆坝共计1108座。从拆坝数量、分布范围、坝高和坝龄等多个角度对这些闸坝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年代美国的拆坝特点:1980年以前拆坝数量少,分布范围较小,但闸坝的负面影响及拆坝必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拆坝数量和范匍逐渐扩大,坝高仍小于20m,拆坝原因以生态修复为主,且更加关注闸坝安全问题;20世纪90年代拆坝数量继续扩大.拆坝高度实现突破,编制完成《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21世纪,拆坝数量、高度和长度都打破以往记录.被拆闸坝以混凝土坝为主且绝大多数超过了使用寿命。同时,分析表明,闸坝的拆除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简介: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水资源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量紧缺,供求矛盾突出;二是水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如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一样,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岗南水库作为滹沱河干流的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和省会石家庄市的饮用水源地,更需要管理单位加强库区水环境治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协调好周边关系,构建库区水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体系,就此谈如下几点.
简介:是应20世纪30年代编制各流域防洪规划的需求,于1936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中附设的整理水利文献编纂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整编工作先后经历60余年,有数十位专家参与工作.该书分别论述了长江、淮河、黄河、运河、永定河等河干支流,以及与之相通的重要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的自然情况和治理历史.清代最后90年间主要江河及其治理都发生过重大改变:黄河1855年大改道,夺淮河入黄海,北徙至渤海,并逐步固定在今天下游的位置;淮河由于黄河的淤积,原来的入海通道被堵闭,而改由里下河区入海和由运河一线入江;运行500年的京杭大运河萎缩为江苏和浙江的地区性运河等.其间长江和黄河还发生过千年一遇的洪水:黄河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门峡出现过3.6万m3/s的流量,成为小浪底水库的设计依据;长江在同治九年(1810年)宜昌出现过10.5万m3/s的洪水,成为长江三峡工程的设计依据.在这期间开始引进西方治河技术和材料,诸如开展了主要江河的水文测验和地形测量,设置了电报、电话专线,引进了挖泥船、钢闸门和水泥等器材.可见,这份历史遗产对于研究今天的治河问题,了解江河变迁规律和制定防洪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