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将温技术和再生技术相结合,试验研究了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结果表明:GAC-16+20%RAP的温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温度降低15℃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施工。再生混合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 标签: 道路工程 厂拌温再生 应用研究 老化 性能
  • 简介:2011年5月27日~28日,上海市公路学会会同奉贤区公路管理部门、养护公司的技术人员,赴赣调研有关再生技术与设备改造情况,并考察了昌九高速公路。江西交通厅南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办公室江涛总工介绍了再生技术与设备改造,以及昌九高速公路应用再生的情况。

  • 标签: 上海市公路学会 冷再生技术 高速公路 组团 公路管理部门 设备改造
  • 简介: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加入新集料、新沥青材料适当配合,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依托上海市G15大修工程,本着经济、环保、资源重复利用的原则,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掺入沥青铣刨料(RAP),设计其掺配比例,验证其各项性能。

  • 标签: RAP 新料 再生利用 配合比
  • 简介:集中与机械摊铺工艺是提高路面二灰土基内在质量和平整度的重要途径。通过西安绕城高速(北段)工程的成功实践,全面介绍二灰土混合料机铺工艺。

  • 标签: 高速公路 路面 底基层 施工 二灰土 集中厂拌方法
  • 简介:就地再生泥稳定道路基层在上海大修工程中已较普遍,但在公路养护维修中还刚起步,着重介绍奉贤区在公路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实例、施工工艺、技术特点、质量控制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就地再生 水泥稳定基层旧料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简介:目前采用温技术和再生技术的沥青混凝土以其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等特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结合温沥青混凝土技术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通过对回收旧料的分析,对温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旧料加热温度、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并在不同的沥青掺量下进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验证生产温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可行性。经试验结果分析,温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同类型热沥青混合料相比,不仅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而且路用性能相当,显示出其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 标签: 温拌再生混凝土 回收旧料 温拌剂 工程应用
  • 简介: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6%、最大干密度为1.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

  • 标签: 水泥就地冷再生 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路面 配合比设计 施工质量检测
  • 简介:通过对稳定土设备控制系统的分析,结合当前稳定土设备的现状以及筑路机械的发展对稳定土设备控制系统的要求,通过利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嚣)技术对闲置报废的搅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闲置的搅拌设备得以重新利用,节省了购置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使稳定土设备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及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为设备管理部门对闲置设备的管理和稳定土设备的升级和改造提供了借鉴。

  • 标签: 稳定土厂拌设备 PLC 控制 应用
  • 简介:依托扬州地区的温再生沥青路面工程,对其路面表观状况、路用性能、路面承载力进行了定期跟踪观测与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路用性能方面,车辙与破损衰减较快,年平均衰减率约为1.5%;平整度与横向力系数衰减较慢,年平均衰减率约为1.3%;路面承载力方面,温再生路段的回弹模量年平均衰减率约为4.8%;总体来看温再生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且与热沥青路面的性能相当,具备实际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温拌再生沥青路面 路用性能 后评估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就地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系统设计。通过混合料的裹覆工作性和早期强度优选乳化沥青配方,并进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优选配方的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具有更优异的抗松散、抗磨耗和取芯能力,同时对于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也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 标签: 乳化沥青 冷再生 配方 路用性能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利用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的基本性能能够满足现行规范高等级公路基层的指标要求。在半刚性基层中使用再生集料是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采用干湿循环试验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作用,以评价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材料水泥剂量宜在4.5%左右,最佳养生期限为21d。

  • 标签: 半刚性基层 再生集料 耐久性 干湿循环试验
  • 简介:传统的级配碎石作为基层的路面结构形式,曾广泛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经过数年运营发现,级配碎石由于塑性变形大、刚度小、应力扩散能力差等致使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发生剪切破坏和疲劳破坏。为解决此类路面病害,采用整体性较好的半刚性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代替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提出了严把现场施工质量的关键工艺方案,并依托实际工程,开展试验段研究工作,对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一体化摊铺、碾压机械组合以及质量检测验证进行全过程监控研究,获得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施工的一系列施工参数,为今后在贵州山区高速公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低剂量水稳 底基层 试验研究
  • 简介:利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路的修筑,研究回收石灰粉作为稳定材料用于路面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掺加适量水泥的情况下,回收石灰粉用于稳定土基层,在技术与实践上是可行的,从而为电石生产电石过程中回收石灰粉的再循环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 标签: 道路工程 电石 回收石灰粉 水泥 稳定土 底基层
  • 简介:就地再生技术是一种非常符合低碳环保、废料循环利用以及节约成本的路面维修改造技术,在路面改造及养护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结合南京长江三桥北接线路面维修工程路面维修方案的确定,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并针对南京三桥北接线现场就地再生施工工艺的控制进行了介绍,对现场不同碾压方案以及不同的养生时间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就地再生施工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就地冷再生 路面改造 配合比设计 施工控制
  • 简介:以添加Sasobit有机降粘剂的温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改良罗特曼试验,对比研究温沥青混合料(WMA)和传统热沥青混合料(HMA)的抗水损害能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asobit有机降粘剂在高温时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粘度,低温时可提高混合料的粘度;未经抗剥落处理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时其剥落较为严重;在温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熟石灰粉与水泥,能有效提高其抵抗水损害的能力;添加熟石灰粉的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效果最为明显,而添加水泥可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间接抗拉强度。

  • 标签: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热拌沥青 水敏感性
  • 简介:基于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基层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基层结构,并对该结构的受力特点、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现场工程应用效果来看,研究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效益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高寒区公路拓宽 大厚度底基层 结构设计 工艺原理 施工技术
  • 简介:1、工程概况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HH01标西起于金山区枫泾镇与浙江段相连接,东至松江区新浜镇,里程桩号为KO+079~k8+300,全长8.379km。工程于1996年1月20日正式开工,至1996年已基本完成了道路路基填筑施工任务,1997年下半年,在路基沉降达到稳定后开始了道路路面结构的施工。为了提高土路基的平整度及强度,于1997年3月18日决定:在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HH01标进行石灰土路试验。试验路段位于2+775~3+030,全长255m;施工控制标高为原设计土路基标高加5cm;施工深度为30cm;施工宽度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15m;横坡为2%,其横断面图为:

  • 标签: WBL21型 稳定土拌和机 磨细生石灰摊铺 石灰土 工艺流程
  • 简介:扩散程度是反映老化沥青再生进程的重要指标,而扩散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再生进行描述。对比分析现有用于描述沥青扩散的模型、扩散理论、扩散效果评价手段及再生再生效果,总结不同模型、理论、试验条件间的差异,认为应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接近实际状态的RAP老化沥青膜,并加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可通过模拟再生RAP老化沥青膜的试验方法,运用核磁共振(HNMR)与红外(IR)相结合的手段,观察再生进程并用沥青胶体结构的电导率方法对再生效果进行表征。

  • 标签: 沥青再生 扩散模型 扩散机理 扩散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