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强度校核是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多数校核过程仍停留在手工阶段,为此,我们在MSC-PATRAN平台上,开发了一个交互式强度校核界面,在总体结构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校核部位的各种细节数据、校核软件和PATRAN图形显示,完成了飞机纵向结构的强度校核,实现了结构总体建模分析、细节建模强度评估和结果显示一体化。

  • 标签: MSC-PATRAN 剩余强度(RF) 强度校核
  • 简介:翼刀技术是附面层控制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有效阻断端壁附面层或叶片吸力面附面层近端壁处低能流体的横向迁移或径向迁移以及反向翼刀涡的影响来控制流.国外对此项研究起步较早,重点集中在对汽轮机叶栅的实验研究上;而国内在近几年,才开始了对压气机叶栅中应用翼刀技术的实验和计算研究工作.

  • 标签: 附面层控制 压气机叶栅 二次流 端壁 叶片 发展前景
  • 简介:利用GEMCHIP程序的数值模拟方法.检验了燃料液膜冷却的双组元发动机边界层扰流块对燃烧性能的改善,以及性能的增益与扰流块几何形状的关系。改善燃烧的主要机理是在于强化了中心区和边界区火焰的燃烧。即处于中心区的燃料液滴的正常燃烧和被边界层扰流块迫使参与液膜冷却的燃料液滴向中心区转移而加强。另外,扰流块后的尾区里的一些氧化剂液滴.在富燃的近壁区开始了共轭燃烧。对于一种没有预先混合的双组元喷注器,在有扰流块的燃烧室中。氧化剂和燃料的燃烧效率所得到的增益,高达20~30%。为改善燃烧,对扰流块的三种结构方案进行了模拟实验,其中,裁面为三角形和矩形的扰流块结构在燃烧效率上比截面为半圆形的扰流块能获得更高的增益。对于预先混合型的喷注器(有很高的燃烧效率),燃烧效率的增益相当高,其总的燃烧效率达到0.99甚至更高。本文还讨论了将来的研究领域,涉及燃烧中的涡流问题。

  • 标签: 液膜冷却 双组元发动机
  • 简介:对LMS软件进行开发,将多种型式缓冲器数学建模方法通过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方式集成到LMSVirtual.LabMotion环境下,并利用VBA语言创建缓冲器参数定义界面,方便用户输入及调整缓冲器充填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某型起落架落震动力学分析,结果证明该项工作使得起落架虚拟样机建模及动力学分析工作效率更高。

  • 标签: 起落架 落震仿真分析 LMS VIRTUAL LAB VBA
  • 简介:霍尔推进具有推力密度大、推力功率比大、比冲高及系统可靠等优点,在20世纪60~70年代突破关键技术、完成空间试验后,在俄、美、欧等航天器上获得大量应用,执行位置保持、轨道转移、轨道调整和深空探测主推进等任务。目前,100W级到5kW级功率的霍尔推力器已经实现在轨应用,100kW功率的霍尔推力器已在研制中。针对未来载人深空探测、GEO卫星、低轨和超低轨卫星及轨道机动飞行器等任务需求,霍尔推进朝着更大功率包络,更强多模式调节能力,更高性能,更长寿命及推进剂多样化等方向发展。在分析霍尔推进技术特点和适用任务后,对国内外霍尔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任务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霍尔推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霍尔电推进技术 霍尔推力器 多模式调节 大功率推进
  • 简介:发动机是一个新概念的航空动力装置,是现代科技与航空动力科技相结合的方向。本文通过无人机用磁悬浮多发动机的设计、转子模拟试验研究、辅助轴承试验研究等有关多发动机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动机台架试车情况的描述,介绍了磁悬浮多发动机试验研究概况。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多电发动机 主动控制磁轴承
  • 简介:为解决在易燃易爆介质中柱塞结构的常开爆阀工作时易出现安全故障的问题,对常开爆阀的各种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并设计出新结构方案,避免了现有柱塞结构产品的隐患,通过理论和仿真计算得到设计尺寸,并最终通过试验验证。

  • 标签: 电爆阀 间接式 密封结构
  • 简介:多模式霍尔推进具有多个工作模式,调节能力强,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的只有一个工作模式的霍尔推进器,其优势明显,能很好地适应诸如GEO卫星轨道转移和在轨位置保持,以及深空探测器和空间运输平台的主推进等多种任务,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国外多模式霍尔推进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我国多模式霍尔推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针对我国航天器对推进的迫切任务需求,定量分析应用多模式霍尔推进的收益,提出我国多模式霍尔推进发展的建议.

  • 标签: 多模式霍尔电推进 任务需求 GEO卫星 深空探测器
  • 简介:推力器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应用的推力器,启动时间较长,无法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空心阴极是造成推力器启动时间较长的根本原因.无加热器阴极是一种新型空心阴极,可使得推力器的启动时间缩短至1s之内,大大提升推进系统的响应特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推进系统的稳态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本文介绍无加热器阴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优势,详细论述无加热器阴极的研究进展,提出突破无加热器阴极技术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 标签: 电推力器 无加热器阴极 工作原理 关键技术
  • 简介:某型氢氧发动机氢涡轮泵采用了超阶临界转速工作的柔性转子,为了解决氢涡轮泵研制中发生的同步振动问题,采用氢涡轮泵空转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布置在涡轮泵机组不同位置的位移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转子的工作信息,对轴系预紧力、密封动环安装位置、轴系相关零件的配合间隙、金属阻尼器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轴系预紧力对抑制异常频率的出现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密封动环的安装位置与轴承的距离越远,越容易激发出异常振动频率;适当增加轴套与轴的配合间隙可减小轴系的内摩擦,进而提高轴系稳定性裕度;金属橡胶阻尼器的采用对抑制异常振动有明显效果。

  • 标签: 液氢液氧发动机 氢涡轮泵 转子稳定性
  • 简介:研究表明,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SPT)具有比冲大、效率高、寿命长的优点,是具有较高性能的先进空间推进系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小卫星的姿态控制和轨道保持。概述了SPT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SPT的研究进展、主要性能参数、关键技术及其在潜在应用领域中的性能优势,指出其关键技术有空心阴极的热设计和结构设计以及弯曲磁场位形的设计。对我国SPT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火箭发动机 特种推进系统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
  • 简介:针对直通道逆流型和45°叉流型两种结构形式的、适用于燃气轮机的一表面换热器在大雷诺数工况下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将直通道逆流型换热器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换热器校核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发现两者结果较为吻合。同时还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形式对一表面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波纹板呈45°交替放置,45°叉流换热器内部流动复杂,局部存在明显的涡流强化换热,气体流动通道内的速度、温度分布极不均匀;此外,45°叉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强于直通道逆流换热器,但其冷热两侧压降也大幅增大。通过分析换热器的内部流动换热特点和主要性能参数,为一表面换热器芯体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燃气轮机 一次表面换热器 大雷诺数 数值模拟 逆流 叉流
  • 简介:描述了飞机客舱内起吸声作用的材料或结构及其吸声状况,给出了十多种飞机舱内材料的吸声系数测量结果,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为飞机舱内声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吸声系数 飞机客舱 吸声材料 声学设计
  • 简介:为了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常规级发动机设置了混合比调节系统。通过建立发动机系统非线性静态特性仿真模型,并结合地面试车数据,开展发动机混合比调节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混合比调节范围达到-3.13%~+3.20%,完全满足火箭推进剂利用系统的要求,且有一定的余量;混合比调节系统既达到了调节发动机混合比的目的,又能保持发动机的推力基本不变。采用静态仿真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发动机稳态工作过程中的混合比调节特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 标签: 二级发动机 混合比 调节特性 仿真模型
  • 简介:提出了一种缝合复合材料接头的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表现层压板截面内弹性模量的表观工程常数的推导,缝线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层破坏的模拟。该方法建模简捷,计算时间短,可以用来快速估算接头的连接强度。

  • 标签: 表观工程常数 缝合 粘接单元
  • 简介:设计了一套密闭环境液滴燃烧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实验工况下偏甲肼(UDMH)液滴在四氧化氮(NTO)环境中的着火燃烧实验,详细分析了UDMH单液滴着火燃烧特性,考察了燃烧室温度、压力、液滴初始直径及速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燃烧经历了初始燃烧阶段,剧烈燃烧阶段和熄燃阶段3个过程。其中,初始燃烧阶段和熄燃阶段的持续时间均较长。燃烧过程中,燃烧火焰呈现出明显的双火焰峰结构,内层为规则的椭圆形分解火焰峰,外层为带有尾迹火焰的扩散火焰峰。增加燃烧室温度促使液滴表面与内部的燃料快速蒸发,形成了充足的燃料蒸气环境,有助于液滴的着火燃烧;燃烧室压力的增加加快了反应速度,减少了液滴生存时间;增大液滴下落速度导致液滴表面蒸发流率得到增强,更易产生足够的燃料蒸气,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有助于液滴生存时间的减小。

  • 标签: 偏二甲肼 液滴燃烧过程 燃烧实验 燃烧特性研究
  • 简介:针对高超声速维混压进气道,以最大总压恢复系数为目标,基于多楔面内收缩段设计原理,利用多楔角方法设计内收缩段长度和出口高度等。通过比较不同攻角下元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流场及启动情况等多方面特性,验证了改变攻角对进气道启动特性改善的效果。

  • 标签: 高超声速进气道 多楔面内收缩段 多楔面设计
  • 简介:针对RBCC发动机Ma=2.5~7.0的宽范围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部分顶板转动+唇口平移的元进气道变几何方案,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其总体性能和调节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波依次封口设计概念的变几何进气道在高低马赫数下的总体性能较优,尤其具有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转动部分顶板的变几何方案拓宽了进气道工作范围,向后平移唇口可以实现超额定工况的起动和Ma=2.3的自起动。变几何进气道的调节方法简单、工程应用可行。

  • 标签: RBCC 高超声速进气道 宽马赫数 变几何 数值仿真
  • 简介:给出了扩展多阶多项式拟合公式及等效阶和评定误差的算法,并利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拟合函数和计算函数。以此为工具,针对同一典型真实标定曲线,研究了5组28种拟合公式的拟合情况。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正负阶多项式拟合,可在减少计算复杂度的同时,降低拟合误差,增强拟合效果。在叶尖间隙标定精度小于0.01mm、电压采集误差小于2.5mV的情况下,±3阶多项式拟合为该系统标定曲线的最佳拟合方式。

  • 标签: 叶尖间隙测量系统 正负阶次多项式拟合 涡轮发动机 拟合效果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