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某导弹在气动加热条件下,应用“飞机结构三维温度场分析”程序,通过坐标变换处理烧蚀移动边界,通过“热阻”处理不同结构件的接触问题,然后成功地进行了烧蚀和温度场的耙合求解。计算结果表明了导弹头锥的烧蚀和温度分布规格。
简介:以石英灯管为加热元件进行了烧蚀热防护结构热试验研究,对比了热流计不同布置方式下的试验结果差异,分析了烧蚀热试验特性对热流计不同布置方式及石英灯管正常工作的影响,开发了基于石英灯辐射加热的烧蚀热防护结构热试验技术,打造了全尺寸烧蚀热防护结构地面热试验平台,同时开发了热流一电压控制模式切换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安全可靠全尺寸烧蚀热防护结构地面热试验技术。
简介:以石英灯为加热元件,进行了烧蚀型防热材料的热试验,对比了热流密度计不同布置方式下的试验结果差异,分析了防热材料的烧蚀特性对不同布置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烧蚀型防热材料,热流密度计内嵌的方式能够规避材料烧蚀时烟尘的不利影响,并能实时准确地表征烧蚀材料表面所承受的热流密度值;热流密度计悬置的方式削弱了材料烧蚀时火焰造成的控制参数波动,但无法消除烟尘的影响,致使试验中材料表面的热流密度值低于理论值。
简介:以PZC为有机锆先驱体原材料,采用A,B,C三种PIP工艺路线制备了不同ZrC含量的C/SiC-ZrC复合材料,并对C/SiC-ZrC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烧蚀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锆先驱体制备的C/SiC-Zr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有大幅提高,但其力学性能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随着zrc含量的增加,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简介: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某微纳卫星的丙烷微推进系统,该推进系统利用换热模块,在不额外消耗星上电能的情况下实现“液一气”的可靠转化,利用自身的稳压模块和控制模块,系统可实现50mN推力的快速精确控制。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系统总重仅2.5kg。
简介:为了实现深微锥孔汽蚀管的精密机械加工,研究了汽蚀管收敛段与喉部精密车镗加工、Ф0.65通孔钻孔加工以及6°锥孔铣铰加工工艺。针对6°锥孔的铣铰加工,定制了京瓷6°锥铣刀和6°锥铰刀,刀具材料为高强度亚微粒碳化钨,刀具表面涂层为高硬度纳米复合结构涂层,刀具结构为能抑制振动并增加刃口强度的特殊结构。得出了深微锥孔汽蚀管最佳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内表面表面粗糙度为Ra0.4,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通过了液流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装配有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的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地面热试车考核。
简介: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用于深空探测航天器以及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轨道控制等方面的微推进系统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简述了国外微推力测量技术进展,分析了微推力测量的难点,并对国内几种典型微推力测量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几种模式的优缺点。综合分析表明全弹性模式结构稳定性较好,测试精度高,测试手段先进,是一种值得重点发展的微推力测量方式。
简介:本文研究了利用毛细机制被动地控制微推进系统中推进剂流动这一思想.毛细管由半径不同的两段组成,用于被动推进毛细管内流体的流动,且保证推进剂持续供应微推力室.研究人员建立了简单的一维流体模型,用五种不同的流体及大小不同半径的毛细管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从理论流体模型得到了无量纲的相似参数,并利用相似参数将包含四种变量的试验数据转换成适用一维理论模型计算的一种变量的试验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重量场进行修正,从而使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更加相符.最终试验验证的计算公式将为微推进系统中被动毛细管推进剂供应装置设计奠定了基础.
简介:针对采用氧化亚氮推进剂的单组元微推力器开展了比冲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微推力器比冲与氧化亚氮分解效率及喷管扩张比有着密切关系。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高空及地面试验两种工况下氧化亚氮单组元微推力器喷管的结构温度场开展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在结构温度场仿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面试验用喷管的结构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初步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喷管在地面工况下工作良好。
导弹头锥烧蚀计算方法
烧蚀热防护结构地面热试验技术
高超音速飞行器烧蚀材料热试验技术
高超飞行器用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及烧蚀性能研究
一种用于微纳卫星的丙烷微推进系统
深微锥孔汽蚀管加工工艺研究
国内微推力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毛细现象在微推进系统中的应用
N2O微推力器性能及喷管热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