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2014年京津冀地区电力统计数据,引入多情景分析方法设定了不同的燃煤发电、燃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情景,测算了相应情景下的SO2、NOx和CO2排放量,分析了该地区电力行业装机比例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电总装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对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来说,随其装机比例增加,SO2、NOx和CO2排放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相对于燃煤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SO2、NOx和CO2的排放量,减排效果显著。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来说,随其装机比例增加,SO2、NOx和CO2的排放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简介:本文介绍了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和钢结构的缺点,并对近10年来我国钢结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抛砖引玉,以期对钢结构的研究有所贡献。
简介: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自燃倾向性,研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揭示和表征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的内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巴拉普库利亚、张家口、龙固、埠康等7个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表面特性、微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煤自燃性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表面性质参数随变质程度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微晶结构阶段性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且煤Cdaf为90%左右是转折点;随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内部微晶结构排列逐渐有序化,芳香环深度缩合,脂肪层结构含量减少,煤自燃性减弱;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中羟基、羰基、烷基醚和芳香醚等官能团的含量均逐渐降低,这些官能团数量的差异决定了煤内在自燃性的难易程度。
简介:为研究城市不同区域植物叶面滞尘和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以西安市不同区域的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为研究对象,用重量法测定叶面滞尘量,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叶片形态结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和表皮特征(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叶面滞尘量在不同区域具有显著差异(ANOVA,p<0.05),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96~5.56g/m2、1.04~6.70g/m2,且表现出小叶女贞显著大于大叶女贞(t检验,p<0.05)。大叶女贞叶面尘粒径累积曲线呈双峰分布,小叶女贞呈单峰分布。从粒径分布来看,大叶女贞叶面上滞留颗粒物粒径更小,且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叶面滞留的小粒径颗粒物亦增加。受不同区域微环境的影响,大叶女贞叶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小叶女贞变化不明显。总体而言,大叶女贞叶宽、叶面积、叶柄长和气孔面积随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减小,气孔密度则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小叶女贞除气孔密度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升高外,其他叶片结构特征,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气孔面积均较相对清洁区稍有增大。叶片形态特征值与滞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除气孔密度与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对数正相关(p<0.05)外,其他特征值均与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的对数负相关关系(p<0.05)。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剂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剂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简介:结合已有的规则结构分析结果,设置不同的掉层跨数、掉层数量的掉层结构,以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IDA)结果为依据,运用多模态Pushover法(MPA)和传统的Pushover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规则框架结构,除MPA外,掉层结构的掉层部分在各类侧向力分布模式相对于IDA下的层间Pushover曲线有较大差异。SRSS分布下在掉一、二层位置,过高估计结构的响应。上接地层以上部位各侧向力下的层间Pushover曲线较IDA曲线误差较小。掉层的楼层的层剪力在上接地位置存在明显的突变。掉层跨数的改变对上部楼层弹塑性分析结果影响较小,但跨数的改变会改变同等烈度下结构的层间Pushover曲线和内力响应。与此同时,掉层跨数的增加会减轻"剪力突变"现象。伴随着掉层层数的增加,掉层部分均匀分布和倒三角分布与IDA下层间推覆曲线的差异会扩大。总之,相对于传统Pushover分析,MPA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于相对准确值,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