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消防集水坑的位置、尺寸、数量等始终是无法回避的设计要点,同时因规范缺少详细的规定也让其成为了盲点。在工程设计行业如火如荼的近三十年时间里,各类型项目层出不穷,建筑体量越来越大;工程规范在不断的修编及更新中,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通常会避重就轻,优先针对与安全、质量、环保、节能等相关的内容制定规范条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房容积、心肌应变、应变率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18~83(48±15)岁。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左心室壁无增厚组66例、左心室壁增厚组60例。选取体检正常者83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名,女41名,年龄14~88(48±16)岁。运用右心房容积法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右心房最大排空分数、右心房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和右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房心肌应变(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和应变率(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其中右心房存储功能指标为最大排空分数、存储功能应变和存储功能应变率,右心房通道功能指标为被动收缩排空分数、通道功能应变和通道功能应变率,右心房泵功能指标为主动收缩排空分数、泵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率。分别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存储功能、通道功能及泵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低于对照组(40.1%±10.5%比45.4%±11.1%,P=0.001);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无增厚组、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的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及主动收缩排空分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被动收缩排空分数:40.2%±9.3%比36.4%±10.7%比36.5%±9.4%,P=0.038;主动收缩排空分数:39.8%±10.6%比40.4%±10.4%比45.4%±11.1%,P=0.002)。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泵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储功能应变:34.8%±13.7%比45.0%±13.3%,通道功能应变:18.3%±9.4%比26.5%±9.6%,泵功能应变:16.4%±7.3%比18.6%±7.1%,存储功能应变率:(1.6±0.6)/s比(2.0±0.6)/s,通道功能应变率:(-1.2±0.5)/s比(-1.6±0.6)/s,泵功能应变率:(-1.7±0.6)/s比(-2.3±0.6)/s;均P<0.05]。趋势检验显示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三组间数值绝对值的趋势关系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均P<0.001)。结论同时运用右心房容积、右心房应变、应变率可以全面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存储、通道及泵功能的受损,且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右心房通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压迫系数(即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比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62±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Meckel′s腔体积,在术中记录球囊容积,并计算压迫系数。在术前(T0)以及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BNI-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n=48):患者疼痛未复发,且面部麻木程度轻;B组(n=19):患者疼痛未复发,但面部麻木严重;C组(n=5):患者疼痛复发。比较3组患者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压迫系数的差异,各组患者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3.1%(67/72)。T0~T4时间点,患者BNI-P评分M(Q1,Q3)分别为4.5(4.0,5.0)、1.0(1.0,1.0)、1.0(1.0,1.0)、1.0(1.0,1.0)和1.0(1.0,1.0)分,BNI-N评分M(Q1,Q3)分别为1.0(1.0,1.0)、4.0(3.0,4.0)、3.0(3.0,4.0)、3.0(2.0,4.0)和2.0(2.0,3.0)分;与T0时比较,患者在T1~T4时BNI-P评分降低(均P<0.05),BNI-N评分增高(均P<0.05)。在总人群、A组、B组和C组中,患者球囊容积分别为(0.65±0.15)、(0.67±0.15)、(0.59±0.15)、(0.67±0.1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eckel′s腔体积分别为(0.42±0.12)、(0.44±0.11)、(0.32±0.07)、(0.57±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52、0.924、0.937、0.969,均P<0.05)。A、B、C组患者压迫系数分别为(1.54±0.14)、(1.84±0.18)、(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死亡、复视、动静脉瘘、脑脊液漏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呈线性正相关,不同预后患者的压迫系数不同,压迫系数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