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自序人老了,最大感慨莫过于"时间都去哪"。我七十年,刚好可以分为两半:前35年,从当学生、当"知青"、当工人再到上大学;后35年,从助教到教授再到"资深教授",当了半辈子"学者"。说说我七十年,主要说是后35年,也就是我学者生涯。从60岁开始,每逢我生日,学生们总要以此为名搞次聚会。学生们说,老师生日,就是学生节日。

  • 标签: 十年 当代中国哲学 思想解放 哲学基本问题 中国哲学史 哲学系
  • 简介: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海德格尔共享现象学核心概念,,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自身悖谬现象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原非我不可还原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切构造起点、意识终极奥秘;另,这种时间现象分析所展示意识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这就是《时间存在》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时间意识之奥秘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意识自身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种错误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时间 意识 存在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亲亲仁道,却不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时间观在《周易》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家庭化特征,以至于时间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方法有阳;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时间存在》第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想象关系、原自我原非我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难题提供依据,而原非我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方式比较"此在""自我"、"存在""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关系差异提供批判性视角,指出海德格尔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存在》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步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时间问题关键在于:时间空间之间关系如何,以及它们与人类理智或心灵有何种关系。以康德为代表近代哲学家认为,时空观念依赖于心灵本性,物质空间性被隐含地赋予时间更基础地位——因为空间性作为因果范畴根基保证逻各斯秩序的确定性必然性。柏格森则反对这种先验主义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本性就是绵延,它意味着连续、流动、内在、多样,它与空间、测量、间断、同质等无关。他借由绵延引入了种流变哲学,在连续变化而又纯粹融合时间(即绵延)中,逻各斯序列荡然无存。这正是柏格森主义康德先验主义哲学在时间问题上根本差异。

  • 标签: 时间 空间 绵延 逻各斯
  • 简介:张祥龙以现象学方法对儒家思想重新解读已构成当代儒学种新形态——现象学儒学。这现象学儒学核心是“亲亲现象学”,即对于亲子关系现象学研究。“亲亲现象学”之首要特色是从时间性出发来阐明亲亲之爱深层人性根据。时间思想是现象学基本内容之,而亲子关系或亲亲又是儒家思想核心根本,因此,当张祥龙以现象学时间性构成思想为视野重新阐发亲亲之爱时,他就从根本上核心处实现现象学儒学会通。由此,张祥龙现象学儒学就具有双重思想史意义:,它为现象学中国化或汉语现象学建立开辟条可能之路;另,它也为传统儒学的当代转换打开了种新可能。但同时,究竟是“亲亲为大”还是“时间为大”,也将构成现象学儒学或亲亲现象学内部可能张力。

  • 标签: 亲亲 亲亲现象学 时间 意义源头
  • 简介: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大事,是政治学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现象。《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儒家哲学》书通过现象学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论述。通过它所拓展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个原本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儒家基于亲子间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和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优势在于权力传承中相互共在时间结构。但是历史和现实也显示民主制在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发展做了精简扼要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胡塞尔对纯粹意识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规定。他分析虽然在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根据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康德认为,经验想象力总是对经验对象“再生”不同,先验想象力第次使经验及其对象成为可能,因此,它也被称为生产性想象力。海德格尔认为,康德所说先验想象力不仅是将感性和知性联系起来能力.而且也可以说是它们二者共同根基;此外,它不仅是将表象杂多在时间次序中加以整理能力.而且是时间表象根源;不仅是在对象不在场情况下将它呈现出来能力.而且是对象呈现之所以可能前提条件。

  • 标签: 康德 海德格尔 先验想象力 时间性 超越性
  • 简介:借助索萨(Sosa)关于信念实施模型,我们提供法律情形中优异判断个模型。在提供模型过程中,当代认识论文献对法律,尤其是对法律情形中优异判断相关性是值得关注个好审判取决于证据合适处理,还是实体判决如何构成,二者是不同。分别由法官和陪审团做出适切判决之不同也需要讨论。

  • 标签: 法律 认识论 优异判断
  • 简介: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经过技术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技术时代主体客体"这主题,2014年12月18日,

  • 标签: 哲学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技术哲学 生物意义 现代文明 会议综述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朱利叶斯”是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经典案例.断言案例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热点难点.指称指称对象区分是个新颖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混淆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个新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陈康刘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个体性性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个体"问题等同于"个个体如何是个个体"问题和个体性问题,并把对象性混同于自我性,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个体性方案。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英国经验主义,还是康德式理性主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难以摆脱困境。但是詹姆斯思想流学说为这个问题解决提示条可能路径。

  • 标签: 性质 个体性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 对象同一性
  • 简介:摘要:在大卫像大理石以及心身之间关系问题上,传统观点不是陷入同论,就是沦落为某种形式二元论。物质构成范畴作为种“非同”关系,有望走出条非还原物理主义路线。,根据模态论证,被构成事物不是必然地同于构成它事物,在被构成事物本质上,构成观坚持外在主义。另,具有构成关系两个事物,通过“双向”借入或派生,能够彼此共享模态属性以外绝大部分属性,故不是二元分离而是相互统。物质构成作为种新哲学范畴有重要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意义。

  • 标签: 物质构成 同一 分离 统一 借来的属性
  • 简介:张华夏教授是老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哲学先驱者之,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贡献。他所翻译亨普尔《自然科学哲学》和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学生和研究者必读读物。

  • 标签: 现代科学 《科学哲学导论》 伦理世界 王国 论证 道德
  • 简介: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代大儒之风范。我介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汤介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函表示愿意撰写篇纪念性文字。能以这种方式缅怀我所敬仰学界前辈,是我荣幸。

  • 标签: 中国诠释学 汤一介 纪念性 为学
  • 简介:《回到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研究热浪中向我们扑面而来,别具格。其独特品格是基于种原创性学术话语(思想构境论)对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精细复境重新构境,它颠覆"常人"对海德格尔"被理解状态",其本身是个富有争执性也必遭学术争执"表现性文本""现身性文本"。其主体内容所呈现出马克思、海德格尔兵三位思想者跨时空思想对话,体现在当代哲学高处重新"回到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卓越努力,它是道凝聚了高度理论自觉方法自觉思想清流。

  • 标签: 此在 存在论 思想构境 本有 解释 实践
  • 简介:樊浩先生近三十年学术生涯,从其所确立旨趣、铸造品格到创设论题皆别具格,蔚为伦理学领域之大景观,其中又以"伦理精神"申述阐发最为别具匠心。伦理精神不是对伦理精神化或精神伦理化简单解释,而是以此达成对人类精神终极追求探寻,即探究伦理精神作为"单普遍物"之至善究竟对人类文明发展意味着什么;切近而言,即是中国伦理精神对中国现代社会形态具有何种意义。对此,樊浩先生不惜运用种近乎偏执"文化战略"之深沉笔触、势大力沉理论思辨和"顶天立地"担当意识来展开其思考,为此所展开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冲突"伦理省思、韦伯创制"理想类型"之伦理范型方法论超越、黑格尔精神哲学形态方法批判性借用、生态哲学借以建基"价值生态"方法论发越等,都被创造性地融入"伦理精神"主题卓越运思当中。显然,樊浩先生伦理思考不是对伦理世界单纯观照直观映射,而是通过伦理世界进入到对整个精神世界哲学反思。他新近指出的人类文明必将以"伦理共和"方式完成自身多样性体系建构这观念,再度反映出这致思取向。

  • 标签: 樊浩 伦理精神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伦理共和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性研究提供种全新信息性研究路径。在"柏拉图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个整全和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地先于其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种调和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种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在"实现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种极为斯宾诺莎式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哈佛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哈佛哲学系教授霍金(williamErnestHock—ing)陆定、潘梓年、金岳霖几则通信。这些通信揭示出,在“双百”方针出台后,中国哲学界思想在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唯心主义宣传自由、唯心主义课程设置和唯心主义含义界定等问题,不仅在国内哲学界得到讨论,而且引起了些国外哲学家注意。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看出,即使在意识形态对峙国际环境下,哲学家之间跨国交流还是可以取得些共识——例如,霍金对于陆定所说“百家争鸣”原则持认可态度。霍金和潘梓年、金岳霖就不同哲学立场之间达成互相理解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当然,双方在书信交流中存在些隔阂.对于些哲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理论探讨。虽然有这些不足,但他们通信开启20世纪50年代中关哲学家之间个民间交流渠道,这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哲学发展和世界和平是有贡献

  • 标签: “双百”方针 唯心主义 哲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