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三视角,也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内容。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理解和把握逻辑整体性、历史整体性与方法整体性之间的关系。逻辑整体性反映的是理论构成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当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从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反映出来时,它就会转化为历史整体性,这就是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表现为对历史逻辑的理解。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的科学性的基础是方法整体性,即两者都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究 微观研究 逻辑关系
  • 简介: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社会整体发展观.社会整体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邓小平的这一发展观,对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从发展目标、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三个维度加以探讨.

  • 标签: 党的基本路线 全面理解 邓小平理论 中国现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 坚定
  • 简介:杨卓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论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改革发展的理念、注重协调的理念、向外国学习的理念、民生福祉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
  • 简介: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表面上也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然而,与这种表面上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从心灵深处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悖论式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必须对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克思主义“热”进行“冷”思考,就是说,必须认真地、郑重地提出并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并极力维护大众利益的学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却与大众渐行渐远呢?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没有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 理解马克思主义 大众立场 体性
  • 简介:7.“功能”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功能的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的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 “功能” 解释世界 改造世界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种构成性和生成性整体,而不是一种不含任何元素的、不可分解为部分的抽象的、绝对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从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对马克思主义既要进行宏观的整体性研究,又要进行微观的组成部分的研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路径的综合性,并且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要以整体性为指导。如果不对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进行微观研究,就整体而研究整体,我们就无法深入理解和具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就会流于空泛;而如果不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研究 方法论
  • 简介:在毛泽东诗词中,通过"我"的形象的塑造,寄寓和传达了作者的浓郁情感。毛泽东诗词中"我"的形象,有一个从小"我"向"我"发展演变的过程,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憧憬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投身革命实践熔炉,再到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发展历程。毛泽东诗词中大"我"形象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具有高度的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为人生自信、革命自信、建设自信,并最终实现了由个人自信向民族自信的跨越。之所以有这种自信,就毛泽东的思想来说,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多种原因,但回归毛泽东诗词进行分析,要归结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情结。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自信 人民
  • 简介:中共七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光辉典范,它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党内民主兴,党就兴;党内民主衰,党就衰.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民主理论得以科学总结,党的民主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得以具体实践.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中共七大 党内民主 借鉴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论战的焦点之一,尽管这一领域的史料考证与辨析研究纷繁迭出,但使该论题"碎片化"的危险不容小觑。"中流砥柱",作为中共革命文化中的典型政治形象,若缺乏整体史观下的融通阐释,被固化为抗战中的就事论事,则难免会冲淡该命题背后的历史意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革命文化,也进一步凸显了将其放置于整体史观下进行考察的现实需求。厘清"中流砥柱"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从历史深处达及"四个自信"。

  • 标签: 中流砥柱 革命文化 整体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 简介:徐建国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六以来——党内秘密文件》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关于毛泽东主持编辑《六以来》的直接原因,有的观点认为主要是针对王明在延安重印他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把《六以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并结合一些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编辑《六以来》的目的,首先是为七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准备材料。

  • 标签: 《六大以来》 毛泽东 《党的文献》 历史文献 延安时期 布尔什维克
  • 简介: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进行解答的、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绝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他"三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所指向的"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具体结晶。马克思的《资本论》真正体现了"三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 标签: 《资本论》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
  • 简介:<正>在"对话"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也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的一个议题。这个话题可从多方面切入。在我看来,大致地检阅一下对话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生成语境与发展里程,直接地面对对话思想在哲学上的核心语义与基本内涵,积极地关注当代对话理论的重大成果在方法论上的警示启迪,这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建设可能是不无裨益的。对话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早就存在。在20世纪初德国哲学中,对话思想已经逐渐流行开来。现代解释学理论广泛涉及这一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至70年

  • 标签: 赫金 美学学科 人类思想史 现代解释学 发展里程 可从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真可谓热潮迭起、声势浩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当代中国美学以其特有的人文条件和时空环境,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在经历了复苏时期(1978—1980)、高峰时期(1981—1989)和高原时期(1990—

  • 标签: 中国美学研究 实践美学 逻辑起点 当代中国 美学问题 研究层次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二是服务内容主要是应用性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等对策研究。作为中国特色来讲,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非常强,这对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库成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

  • 标签: 智库 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政府 中国特色 依法决策 服务对象
  • 简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创立的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特点的军事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和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来源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

  • 标签: 毛泽东军事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 创立 丰富
  • 简介:<正>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领导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决策思想和方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中的三战役的战略决策,初步探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基本科学决策思想。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

  • 标签: 科学决策 毛泽东 领导者 领导艺术 战略决策 决策思想
  • 简介:"三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并且党的建设成败决定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成败。

  • 标签: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
  • 简介:《论十关系》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表的重要理论著述之一,得到毛泽东本人和党内其他领导人的较高评价。但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并未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认为理论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论十关系》经过了数次整理和修改,直到1975年才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 标签: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整理
  • 简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毛泽东还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标签: 毛泽东 中共八大 开幕词
  • 简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是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运用;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运用;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是对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的运用;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运用。

  • 标签: 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小康社会 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