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刘邓大军采取无后方作战方式,直出大别山,开启了人民军队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历史新时期。这一作战方式的采用经历了复杂的决策过程:最初是逐步向南、稳扎稳打。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设想是依托根据地、稳步推进,渡淮向南而取大别山,体现了逐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在准备战略进攻阶段,无后方作战方式逐步酝酿。刘伯承、邓小平在考虑出击中原时一开始就考虑采取无后方作战方式,但因风险和困难都较大,党中央和毛泽东并不赞成。进入实施战略进攻阶段,无后方作战方式日渐明确。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为了尽快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提出"不要后方"的跃进方式。最终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提前战略跃进,巩固、扩大了战争主动权。无后方跃进是在我军总体力量依然弱于敌军的情况下,积极抓住时机转变战略态势的关键抉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战略全局思想、战略进攻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创新发展,也是刘伯承、邓小平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的充分体现。
简介:在朗西埃思想的整体形成中,阿尔都塞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青年学生朗西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父'阿尔都塞之间的相遇,奠定了朗西埃日后与阿尔都塞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路的一种充满张力的争辩性关系。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结构主义式的理论创新,具有开启一个时代的革命性意义。而朗西埃谨遵师教,对《资本论》做出症候式解读并以此而形成其学术处女作《'批判'的概念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尽管在其日后'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道路中屡遭否弃,但其思想的基本立场乃至学术方法等其实都可以在这篇论作中找到某种理论'原型',因此,可称之为朗西埃学术思想的一个'反向'的起点,或者是'结构性'的开端。
简介: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制定的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重大战略安排,展开了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工作。纵观大别山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邓小平以服务大局、敢于担当的品格,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正确决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总揽全局的眼光,制定切合实际的策略,确保了大别山解放区的创建和坚持,为中原乃至全国各大新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提供了借鉴。邓小平的大局意识、政治智慧、领导能力、策略水平和人格魅力在这次土改运动中得以彰显,其超群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获得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一代伟人的政治家品质由此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