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导语】资本和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研究主题。《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论》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突破把《资本论》仅仅看作单纯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上只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检验的传统而狭窄的研究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展开对《资本论》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并立足于此洞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最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在扎实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上紧密联系现实,将《资本论》宽广的思想视野、深远的历史意识和深邃的哲学蕴涵及其当代意义全面地展示、提炼出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涉及《资本论》哲学思想解读模式研究、思想史视域中的《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几个方面,比较集中地反映了2013年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新进展。
简介:明万历十年赵用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用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简介: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重农抑末这一传统经济观点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自先秦将“本末”与农、工、商结合使用,秦汉时的“重本抑末”观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对工商业所持的基本态度。魏晋南北朝时“贵本贱末”思想强化。至唐代,传统的本末思想基本趋于教条化。新的工商观点应运而生。南宋叶适的“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揭开了本末问题上反传统斗争的序幕。明清时一批进步思想家将这一斗争推向了新阶段,黄宗义提出“工商皆本”、颜李学派将商业活动视为“经世致用”之学等,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最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重商、重工思潮冲击下,农本工商末封建传统思想趋于衰灭。
简介:本文拟对南宋杨慈湖的重要哲学文献《绝四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打开领会慈湖思想的新境界。本文认为,杨慈湖的哲学,存在着一个"一"—"心"—"觉"的动态结构,而《绝四记》这篇文献,则代表了这一动态结构的基本完成。慈湖关于"绝四"的讨论,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以"心"与"一"的纯然相契而实现"觉"的途径,是为通达于圣人之境的光明道路。
简介:杂剧、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梨园中的一枝繁花。素重传统文化积累的齐鲁书社,在挖掘整理出版《元曲四大家》、《全明散曲》、《全清散曲》、《诸宫调》、《董西厢》和.《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等戏曲品牌古籍的基础上,把握近年来大众戏曲文化复苏的良好势头和时代永恒的爱情主题,适时编集出
简介:"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观念,但追究其原始内涵,则尚无精确答案.早在中,仁就有三形三义,究竟哪个是"仁"之本源字形?许慎放过了这一重大问题.但这里留下了"仁"的本源的疑难也留下了如此的线索.本文通过甲文中"尸"字,与夏商周沿习的尸祭之礼,揭示了许慎"仁"字"从尸"的原因,说明它是仁的原始正字.又从甲文中"尸"与"人"的区别,说明"从人二"绝非本源的"仁"的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从千心作"之仁乃是在"从尸"之仁含义上衍生之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仁"的原始内涵不是横向的人偶相爱,而是悼亡哀死的纵深的内在心性;"仁"的源起早自夏商西周开始,而春秋时显要的人相偶爱的"仁"是"从尸"之心性之仁脱离尸礼后的推己及人;还借"尸"、"夷"假借,探讨了尸祭之礼和心性之仁的发明者或最重视的部族可能是东夷古族.从而辨明了思想史上并存的心性之仁、爱人之仁、以仁为心性三者哪个是本源,以及它们演绎的次序等问题.明白这些,对于我们认识仁的真相和地位,对于通过礼更深切著明地把握仁、孝关系及孔子儒家的思想源泉和体系,对于理解老子思想中舍仁取慈的实质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