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世伦理兴起,儒家伦理世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积极支持,但这种观点主要出于情感而非理性.世伦理是现代性扩张结果,而现代性所体现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所以,产生于中国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西方伦理观念.中国人当前主要任务不是儒家伦理世化,而是如何利用儒家伦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从而促进中国伦理发展.

  • 标签: 儒家伦理 普世伦理 现代性 普世伦理 西方中心主义
  • 简介:<正>在《管子》书中,“”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管子引得》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结果,把《管子》书中“”字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dǜ)。根据《说文》解释:“,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 标签: 管子 数量界限 作者 使用频率 适度消费 标准解
  • 简介:周敦颐《太极图说》为理学史上重要论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思想,最先为道学理论形态建立初步宇宙论架构。但《太极图说》对"无极"、"太极"含义及关系等问题论说甚为简约,使得后来理学家对其作创造性诠释成为可能。陈作为元代福建朱子门人后学,对《太极图》理解承袭朱子之说,但也有发朱子未发之论:一是对"阴阳圈"中小圈、"五行圈"下小圈解说;二是对"男女圈"意蕴发明,阐发了"太极"与"二气"、"五行"、"万物"不杂不离且为之主宰关系。这在理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 标签: 陈普 《太极图》 阴阳圈 五行圈 男女圈 小圈
  • 简介:像象观和错综说,是氏易学中两大创见。知德所谓易象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象观,是对《系辞传》以来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象说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如何可能和如何建构这一问题所作覃思和论说。错,在形式上指的是爻性皆对整相反两个卦。综形式则有两种:一是四正之卦在别卦中或上或下变化;二是四隅之卦或一别卦与其颠倒后所得之卦之间关系。而综第一种形式,似从未有学者注意到和发明过。错、综虽形式各异,但二者得以确立形上学理据却都是阴阳之理:错实质上是阴阳相互对待,综则是阴阳上下流行。在氏易学中,错综不仅是取象条例,而且是卦序内在建构原则。知德像象观和错综说,在易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来知德 像象 错综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较多注意到了知德易学贡献,却少有人关注和阐发来知德儒学思想,遑论氏学术整体逻辑。事实上,知德首先是一个儒学理论上颇有自得之处大儒,其次才是卓有建树易学大家,而贯穿其儒学和易学理论基础则是太极之学。氏太极之学以理、气、数三概念为基础展开哲学建构,简言之,理为本体,理不离气,有气则有数,理气数结构是宇宙万物存在方式。太极之学进入氏儒学论域,既以理、气、数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又以理气存在论为基础展开理欲之辨,进一步提出格物克己、躬行明德修养方法,并指出天理流行境界为修养归宿。太极之学进入以来氏易图学、氏易象学和氏义理易学为基本构成氏易学论域,太极之理成为氏义理易学目标和归宿,太极之气成为氏易图学、氏易象学基础,太极之数(象数)成为氏易象学建构基础和基本内容。而从思想渊源看,氏太极之学整合并发展了邵雍太极观和朱熹太极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中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来知德 太极 儒学 易学 邵雍 朱熹
  • 简介: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知德以易象为核心易学思想。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倾向。“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 标签: 来知德 易象 错综 假象寓理 主宰者理
  • 简介:是汉代一部非常重要易学和哲学著作,其用象数方式编织天道观,不仅包含了阴阳卦气思想,同时还继承了老子和本体论思想以及儒家价值理想,是我们研究汉代哲学思想不可或缺资料.提出"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勾画出了一幅理想宇宙社会图景,其中既有高妙本体论思想,又有对社会秩序思考.还借助道家思想和孟京以来卦气说,建构了一套完整宇宙生成模式.尽管这种生成模式不甚深刻,也有一定缺陷,但却体现出很强时代特色.同时,在这个宇宙生成模式背后包含着作者深切的人文精神和深沉忧患意识,体现了汉代易学"天人之学"精神实质.

  • 标签: 本体论思想 卦气 易学 变易 汉代哲学 《中庸》
  • 简介:新时期以来老学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套路,老子哲学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文字校勘上,停滞不前,对老子经文缺乏深入考证;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地与现代思想相比附;在人性论研究上,突出差异,看不到儒道仁义观统一;在文体考辨上,盲目疑古,以个人偏爱代替历史逻辑。

  • 标签: 老子 老子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日关系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呈现是中国向近代日本学习热情与日本对古代中国爱慕情结相互交错之景象。在这一时期,不仅有一批又一批中国有识之士负笈东渡,出现了强劲赴日"留学热",而且也有不少日本文人学者中国游历,出现了一阵来华"考察热"。而在诸多来华游历考察日本人中,有那么几位可以说是带着明治大正时期阳明学运动之余热而冲着王阳明来。其中高濑武次郎可以说是最早来浙考察阳明遗迹日本学者,诸桥辙次则是最早考察并记录和拍摄阳明墓日本学者,而井出季和太乃是最早把王阳明引入时已为日本所统治台湾日本人。

  • 标签: 王阳明 浙江 遗迹 日本人 考察
  • 简介:在关于认知与经验主体本性明确假设之下,我们试图仔细检验克里克反驳类型物理主义模态论证中前提。当主体被设想为一个超自然、视整个自然世界为外部世界“自我”时候,克里这些前提都显得很合理、可接受。但物理主义蕴涵着认知与经验主体自身应该是自然世界中生物一物理系统,在这个物理主义主体观下,克里这些前提之一就成为假

  • 标签: 克里普克 超自然 模态 英文 证论 物理主义
  • 简介: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一个问题。陈教授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综合创新,以儒家式、中国式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奠基之作。

  • 标签: 当代理论 儒学价值 仁学思想 本体论 教授 陈来
  • 简介:本文以江苏Z镇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社会满意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具有一定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满意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乡镇 社会满意度 问卷调查
  • 简介: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进行朱陆之学异同论战产物。此书在借用程敏政"朱子晚年定论"说掩盖下以陆学攻朱学,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要彻底解开《朱子晚年定论》这一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秘密,必须把《朱子晚年定论》同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朱陆之学论战大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这场论战,是正德以来重新崛起心学派向官方程朱理学发起第一次挑战,王阳明用"朱子晚年定论"反讽武器对官方程朱理学挑战虽然失败,却为他后来用"良知"说挑战官方程朱理学准备了条件。

  • 标签: 朱子晚年定论 朱陆之学论战 陆化朱学 消解朱学
  • 简介:12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经典与诠释研究中。G、哲学系主办。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哲学研究:问题与走向”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哲学史理论与方法问题,“中”“西”“马”哲学比较,先秦哲学、宋明哲学及近现代哲学,儒家政治哲学,观念史,及中国哲学博士生教育面临困境等。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哲学博士 学位点 长三角 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查江苏省地区高中教师工作满意状况为目的,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调查问卷》,在江苏省范围内分层随机选取高中教师352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中教师工作满意水平显著高于苏南地区教师(p<0.05);非重点中学教师在在组织氛围、工作本身及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低于重点中学教师(p<0.05);男女教师工作满意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工作满意随着年龄、教龄呈U型发展趋势;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工作满意显著低于大专及研究生学历教师(p<0.05).这一结果给当前教育管理为提高学校效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中学教师 调查问卷 方差分析
  • 简介:<正>史家言“汉以孝治天下”。“孝”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影响甚大。探讨汉代“孝”观念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社会本质。一“孝”与早期血缘家庭有密切关系。《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对殷遗民说一段话:“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血亲关系是“孝”观念萌发温床。初期

  • 标签: 孝经 后汉书 以孝治天下 小农经济 血亲关系 西周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