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素有"三教"之说,陈寅恪先生在1930年代曾说过:"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1历史地看,虽不能说儒释道三教构成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鼎足之势,但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三教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说:"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成为三大主流学说,其中以儒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互相渗透,互相推动……"2但与儒释二教相比较,人们常以"杂而多端"称言道教.

  • 标签: 道教 文化整合作用 历史地位 中国 宗教信仰 民族特色
  • 简介:<正>史学家陈直提出:春秋战国至秦汉,医学分两大派系。一是秦医学派,以医缓(左成十年传)、医和(左昭元年传)等是;一是齐医学派,则以秦越人(扁鹊)、公乘阳庆、淳于意等人为代表。在治则方面,秦派重针灸,齐派重汤药(陈直:《玺印木简中发现的古代医学史料》,科学史集刊,1958年)。对齐医学派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疾药界和医史学界的广泛关

  • 标签: 淳于意 医学成就 扁鹊 范行准 秦越人 中国医学史略
  • 简介:秦汉政治文化整合是对先秦的思想文化资源进行选择、取舍、加工、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儒学思想发生了变异。变异的外因是社会变革使士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因是儒家思想的分化。这一变异主要是遗失了先秦儒家的真精神,包括社会批判精神的遗失,君臣关系的扭曲、礼乐传统的变异、民本思想以及人间真性情的遗失等。但也有个别儒者对儒学真精神进行着不懈的追寻和努力的拯救。

  • 标签: 秦汉政治文化整合 儒学 变异 真精神
  • 简介: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CEO领导风格、TMT行为整合和企业创新绩效理论为依据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有效样本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究CEO领导风格、TMT行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O放任型领导风格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CEO交易型领导风格和CEO变革型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MT行为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EO放任型领导风格对TMT行为整合中的决策参与和团队合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CEO交易型领导风格和CEO变革型领导风格对TMT行为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TMT行为整合在CEO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CEO领导风格 TMT行为整合 企业创新绩效
  • 简介:7月21—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参会的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的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与科技加以整合,它的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的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 标签: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工业 创意工业 设计哲学 整合
  • 简介:由金元医家朱丹溪开始引入理学太极观念,导致后期中医学理论发生了嬗变。朱丹溪以太极来解释具体的医学问题,到了明代医家孙一奎则开始以命门来理解太极,突出了先天之本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循此思路,赵献可将命门太极拓展为一个无形统摄有形的先天命门太极系统,不仅凸显了命门太极对人体生命的统摄作用,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张介宾将太极观念运用到自然观、人体观与认识论三个领域,提出太极三说,使理学太极观与医学的结合达到了逻辑的终点。

  • 标签: 理学 太极 命门 朱丹溪 孙一奎 赵献可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的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的新兴科学。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极大震动的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的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的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的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的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的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
  • 简介:<正>《管子》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把教育看作是“治国”、“富民”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七法》中曾提出所谓治民七法:“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其中“化”就是教化,它包括改变社会风气和教育两个方面,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广义的教育。本文拟就《管子》一书的教育思想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管子 重视教育 道德教育 军事教育 根本途径 社会风气
  • 简介:<正>戴震是我国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清王朝文化专制主义的高压下,他通过训诂考据探讨古书义理,指名道姓地批判作为钦定哲学的程朱理学,阐发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教育哲学理论。提出教育哲学思想的前提戴震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两个前提,一是富有战斗性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一是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哲学上,戴震用来反对程朱理学的武器是朴素唯物主义理论。由于他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多有研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同自然科学成就有着一定联系。

  • 标签: 戴震 朴素唯物主义 教育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 唯物主义哲学家 文化专制主义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作者寻到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修养等,由此,我们窥见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和原则.

  • 标签: 孔子 佛陀 教育思想 探究
  • 简介:民办教育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利益,必然导致伦理冲突,关键是制度伦理、组织伦理直至个人的道德建构。

  • 标签: 契约伦理 价值冲突 伦理建构
  • 简介:鹃冠子有关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 标签: 鹖冠子 教育思想 先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