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清华《筮法》6、8第一栏的“”应读为“时”,解为乃;清华其他地方和《尚书》中的一些“时”字也应当如此理解。19第一栏的“亢”应读为“更”,解为经,“一卦亢(更)之”指艮卦由首至尾经过整个卦例。5、7第三栏的“”应读为“辩”,指辩论。8第三栏、23第四栏的“”字应是“退”之讹写或异体。21第三栏“”应读为“表”,训为外,指卦例中上面的两卦,“表肴(淆)”指该卦例中两外卦一为少男、一为中女,淆乱不相搭配,或如贾连翔之说,指该卦例中左上卦为三个不同的数字构成。53后半段“”应读为“管”,“權(管)”与“侗(筩)”为同类之物。57后半段“”从玉、燭声,可读为“”,指弓袋。本篇“当日”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天干相合之卦,“当辰”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地支相合之卦。

  • 标签: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 《筮法》 文本解释
  • 简介:<正>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孟之后对儒学发扬、发展贡献最大的儒学大师。其所著《荀子》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荀子所推崇的孔子与他批驳过的孟子成了历代帝王尊奉的人物,《论语》、《孟子》亦为儒家经典;荀子及其著作却被打入冷宫,少有问津者。建国以

  • 标签: 荀子 孔子 孟子 写作动机 儒学 封建社会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易”,埋没了其深蕴奥义。易、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易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易、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易、坤的二元对立。

  • 标签: 易简 乾坤 易传 易道 天下之理
  • 简介:新出清华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 标签: 清华简 《书序》 孔子
  • 简介:本文以郭店楚为主要诠释文本,证之以传世典籍,从儒家对言行的重视、将言行归“性”、以“情”见“性”,通过讨论“情”的问题转进至儒家乐论的核心、终极根据及其实现的途径,最后从先秦至秦汉时期的背景知识层面探讨郭乐论的主旨。

  • 标签: 楚简 文本 典籍 儒家 “情” 乐论
  • 简介:清华《保训》篇自面世以来,学人们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释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合大家的工作,间出己意,对《保训》篇作一系统的解读分析。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 标签: 清华简 《保训》 哲学 中国
  • 简介:本文对郭店楚的儒家文献进行了宗教性的诠释.文章认为,郭店儒以"天道流行"灌注而下成为人的性命,而性情的修炼又是对天道的回归.天与人的上下摩荡、身与心的内外互证构成了一个人化的宇宙整体.儒家心性学的提升过程就是人在下学上达、天人谐和的自我转化中实现终极实在的过程,人的主体性由是而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儒家心性学的哲理解析与宗教体悟是相得益彰的一种理论机制,这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何以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楚简 儒家 文献 宗教性 “天道流行” 心性学
  • 简介:1994年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战国楚,久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2000年8月,在北京"新出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马承源先生演讲,重点论述了楚简中的《孔子诗论》①,更引起学者热烈讨论.最近,包括《诗论》在内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已经出版②,充分体现了上博各位先生在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卓异成果,值得我们深切感谢.

  • 标签: 《诗论》 战国楚简 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
  • 简介: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 标签: 诸侯 齐国 重视人才 政治家 人才思想 春秋时期
  • 简介:在建立起自己的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本体之后,继而展开了自己的心学工夫论。为此,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以“意起”为标准的善恶观。杨认为“意”是心之起,“意”起则心蔽,心蔽则恶生。既然意起生恶,那么阻止恶产生的方法自然就是“毋意”。而要“毋意”,杨认为只有依靠不借助言辞的直觉。杨的直觉是指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也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而直接把握本心的方法。进而,杨认为直觉“毋意”还只是阻止恶产生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体认至纯至善的心的本体,并与之同一。至此,杨进一步提出了他的终极修养观:明心靠反观,即通过回思反省,达到整全性的复视和体认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

  • 标签: “心” “意” 直觉 反观
  • 简介:近30年来,我国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业绩.尤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批批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的竹简和帛书,其中主要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兵书;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和、等竹简古籍;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和、、、、等重要古文献;1993年冬,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和、、、、、、、、等十余篇道家和儒家故籍.这些帛文献的出土,使今人大开眼界,得以读到汉以后历代学者未能读到的许多古佚书以及与传世本有所不同的一些古文献.它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可信史料,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可以预见,这些帛文献的出土,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简帛文献 考古工作 方法论 文献价值 竹简 帛书
  • 简介:正确认识和防止两分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严林彪一、什么是界定两分化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出现持续扩大的倾向,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有人把这种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现象,看作是两分化的一种表现;但也有人认为目前虽然存在收入...

  • 标签: 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 贫富两极分化 正确认识 占有生产资料 物质生产资料
  • 简介:认为"易本占筮之书",而"易"本质上为一,"易"所言万事万物及其变化、以及变化之道均是通而为"一",从彻底的方面而言乾坤之道也为一,这涉及到一多关系问题;而卦爻辞在于"明人之道心",并以"人之本心或道心"来界定"己",性形不二,道心本质上就是道自身。故"易者,己也"另一深层表达是"人心即道"和"天人本一",其核心是以易为己、以心释易,蕴含着心物关系问题。他以"意"作为区分道心和人心的标准,善恶之分与心意关系有内在性关联。笃信孔子的毋意论,杨提出了与《大学》诚意论不同的以"不起意"为主旨的工夫论路径。

  • 标签: 杨简 《己易》 道心
  • 简介:北大《老子·下经》首章,即今本《老子》开篇之"道可道"章,出土帛本与传世本在断句上存在分歧,各自成说。这关系到《老子》文本的演化,而马王堆帛书本与北大简本可能是传世王弼本、河上公本等的前身。而"玄之又玄之"衍一"之"字,不可与"损之又损之"等量齐观,更与重玄说无关。

  • 标签: 北大简 《老子》 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之
  • 简介:利用新资料探讨齐楚关系的发展阶段尚属首次.召陵之盟、城濮之战、断道之会、越国伐齐是文中所讲齐楚关系的四个节点,而其中最关键是楚在城濮之战失败中认识到齐在晋楚争霸中举足轻重,主动对齐友好;断道之会使齐认识到晋国势力深入河济及河济以南地区是齐的最大威胁,愿意与楚友好.齐楚大国牵涉面广,对齐楚关系发展阶段的探讨有益于先秦史研究向深度展开.

  • 标签: 先秦 清华简《系年》 齐楚关系
  • 简介:最近公布的清华《厚父》,学界基本认同其为《尚书》类文献,但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通过分析三说,判断《厚父》可能是源于创作于商初的"语"体档案,是商汤灭夏后,访夏王室贵族厚父,借鉴夏代贤王恭明德事迹,以史为鉴的产物。商汤与厚父的对话,经商代史官记录整理成为商代典册,在商代官学教育中传习而得以保存,成为《商书》的一篇。经历商周王朝鼎革,周对包括《厚父》在内的商代典册档案进行整理,因其载有夏代贤王明德事迹,具有较强的史鉴意义而得以继续流传于世。至战国中后期,《厚父》依然存世,见引于《孟子·梁惠王下》,而清华《厚父》则可能是战国时流传于楚地的《商书》抄本。《厚父》对于判断《商书》时代、证明夏王朝存在性意义重大。

  • 标签: 清华简 《厚父》 《商书》 创作时代
  • 简介:第二十一节四季吉凶春:来巽大吉,劳小吉,艮罗大凶,兑小凶。夏:劳大吉,来巽小吉,艮罗小凶,兑大凶。

  • 标签: 修订稿 解析 筮法 清华
  • 简介: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足完整无缺的,“错”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杂卦传 错简 叶(协)韵 非覆即变(错综) 互卦 循环互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