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正>旬空何谓“旬空”?“旬空”是怎样出现的?因为古人以十天干在上,十二地支在下相排列以记年、月、日,而十与十二的最大公约数是六十,所以六旬是这样排列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因“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故“天干”自至癸排完十日,地支却有二日落空,如前面甲子一旬十日中即有戌亥落空,甲戌一旬十日中,即有申酉落空,甲申十日中即有午未落空等,因为每一旬中便有二日落空,故前人便将此落空之日,称之谓“旬空”,为便于查找何日逢“旬空”,前人作一歌诀如下:

  • 标签: 地支 天干 最大公约数 婚姻 父母 纳甲筮法
  • 简介:(112)1135页:“乐左令,宋末立。”按:依本志例,“乐左令”当作“乐左县令”。(113)1136页:“襄阳公相,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鱼豢云,魏文帝立。”

  • 标签: 宋书 魏武帝 魏文帝 荆州
  • 简介:《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论题,白朱熹以之作为道统论的依据,并提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后,此“十六字心传”便为理学家们所广泛讨论。明末的刘蕺山对十六字诀有着极大的兴趣,终其一生都探讨不断,尤其是晚年蕺山结合诚意慎独之说,

  • 标签: 刘宗周 诠释 宋明理学 道统论 理学家 刘蕺山
  • 简介:筮法讲座(八)乾元亨占官禄官禄,前人筮书有的亦归入“功名”,乃是多数人一生所孜孜追求的东西。亦古人以“纳”筮法进行占问的一大内容。前人多数问题集中于:有无官运,可得何官?候选如何?在何地做官?在任如何?赴任路上如何(过去交通不便,赴任路途遥远,...

  • 标签: 纳甲筮法 官文书 讲座 兄弟 文件材料 读者研究
  • 简介:<正>依据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现于前面所讲“变”“”部分稍作如下补充:六爻不动则不变,动则必变,老阴变为少阳,老阳变为少阴,是为爻变。爻变,有变回头之生,有变回头之克。凡“用神”、“元神”宜变回头之生,不宜变回头之克;“忌神”,“仇神”宜变回头之克,不宜变回头之生。六爻安静,旺相之爻可以克休囚之爻,亦可以生休囚之爻。卦有动爻,能克静爻。而静爻不能克制动爻。凡卦有动爻,动而必变,变出之爻能生克冲合本位之动爻,不能生克冲合它爻,而它爻与本位之动爻,亦不能生克变爻。如子月卯日测得《坤》之《晋》。

  • 标签: 具体应用 读者来信 变出 纳甲筮法 本位 元神
  • 简介:<正>“纳”是两汉易学象数学的基础,特别是虞翻说《易》,更以“纳”为重要依据,贯串于《周易》六十四卦。尽管历代易学家对“纳”毁誉不一,但“纳”在汉代易学中,又确实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因此要了解汉代易学,就不能不对两汉的“纳”说作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为此笔者谈谈个人的浅见,就教于方家。“纳”说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或论始于西汉京房,似不尽然。考之《周易》的卦爻辞:言“干支”的如《蛊》卦“先日,后日”,《巽》卦“先庚日,后庚日”。《革》卦“已日乃孚”;言“方位”的如《坤》卦“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蹇》卦“利西南,不利东北”;言“时候”的如《小畜》卦《归妹》卦的“月几望”,《复》卦的“先王以至日闭关”等等。这说明以“干支”记时和东西方位之说,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已经注意到对天象的观测,并以太阳主阳属天,极以“天干”(、乙、丙、丁、

  • 标签: 汉代易学 周易参同契 六十四卦 大衍之数 五行 七十二候
  • 简介:《京氏易传》是《易》与阴阳家相结合的产物,京房在这部书中极富创造性地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易学条例.丰富了卦气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京氏易传》将五行机制输入卦爻之中,以定占断的吉凶之义.从而革新了先秦以卦象与卦爻辞释占的方法,开创了《周易》占筮的新局面。作者还对《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筮法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京房 京氏易传 纳甲筮法
  • 简介:《孟子·告子下》篇"人恒过,然后能改"之"恒"当读为"极",是说人困于过,为过所困,才能改正错误;《离娄上》篇"思诚者,人之道也"之"思"当读为"使",是"做到"的意思,而不应该训为思想或追求;《尽心下》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当作"仁也者,人也;义也者,路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也"下脱去"义也者,路也"5字。

  • 标签: 孟子 人恒过 思诚 脱简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易”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正>一《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句中的“易”字大多释为“改变”。朱熹注:“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杨伯峻《论语译注》云:“易,有交换、改变的意义,也有轻视简慢的意义。”并把“易色”译为“不重容貌”。私以为欠妥。“贤贤易色”中的前一个“贤”用作动词,“爱好”之义。后一个“贤”是指“贤人”,“贤

  • 标签: 论语 杨伯峻 贤人 朱熹 王念孙 孔子
  • 简介:<正>所谓《易》,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易》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易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易》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 标签: 周易 归藏 周代 坤乾 渊源关系 周礼
  • 简介:《周易》“驱”礼即西周蔸狩礼,蔸狩礼集“田猎”、“习兵”于一体。“驱”为西周苋狩礼之“习兵”即讲武活动中参加演习的战车和士兵(徒)在特定区域(防)内3次前进及“表”的行为,具有“教人战”的性质。只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由于兵种、战争形式、军事训练方式的变化,蓖狩礼“教人战”的功用消退,而田猎的游逸性质与日俱增,“驱”礼本源渐遭湮没,“驱”遂成为“田猎之仪”的一部分,后世关于“驱”的诠释,因此无不着眼于田猎。

  • 标签: 军事训练 狩猎 蒐狩礼 三驱 《周礼》 《周易》
  • 简介: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颜回 子贡 子路 才具性情 道德修为
  • 简介:<正>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竭虑殚思的一个中心问题。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目睹“亡国乱君相属”的状况,深感治国之道的重要。他长期游学于“稷下学宫”,融汇综合儒、墨、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治国学说。《荀子》一书就是代表了当时认识高度的一部治国的百科全书。凡治国中的重要问题,如天、地、君、臣、兵、民、修身、治学等或今人所谓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思想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思想方法 治国思想 长治久安 法先王
  • 简介:《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三十一、咸卦咸,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义为感应、感化。《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因以“咸感”为阴阳相感,夫妇相和。唐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孔颖达 损上益下 羝羊触藩 家人卦
  • 简介: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类。本文就前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

  • 标签: 明代 礼学 《仪礼》 著作 三礼 周礼
  • 简介:帛书《二三子》篇,孔子所引《鼎》卦上九爻辞作“鼎王”,今本作“鼎玉铉”,“”为“璧”之形省,“王”即“玉璧”。从孔子之释,推知此爻辞本当作“鼎玉”,义为以玉饰之、插鼎耳两孔而举鼎的鼎杠。“”以与“鼎”形近而误为“鼎”,“鼎”通“璧”,即《二三子》之“”。“”以与“扃”音义皆同,而通作“扃”,又写为今文“铉”,即今本之“铉”。孔子释《屯》九五爻辞,解“小贞吉”之“小”为“小民”,解“大贞凶”之“大”为“大人”,颇为新颖。孔子此释,至国魏时仍有流传。其中“年毂十壹”读为“年谷十一”,指十取其一之田赋。孔子释《艮》卦辞,言及“精白”,“精”谓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初始先天之元。“精白”的内涵,当谓政治人物修养其心,去除邪恶,使心地洁白,从而使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先天精元呈现出来。“能精能白,必为上客”,谓能呈现其精元,能洁白其心地,必为尊贵之大臣。“能白能精,必为古正”,谓能洁白其心地,能呈现其精元,必为显贵之高官。

  • 标签: 帛书《二三子》 鼎王 年毂十壹 精白
  • 简介: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年),是明末清初(相当于十七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为约法”的方法论,用以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及认识规律。

  • 标签: 方以智 解析 十七世纪 明末清初 认识规律 运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