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鎏金龙凤银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银直口,平折沿,折腹,外底微凹。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经考证为战国时所造,几易其主,最后归汉初齐王所有。从造型来看上部的外部轮廓线条挺直,底部线条蜿蜒有力,整个器物造型简洁明快,端庄稳健,为突出繁杂精美的龙凤纹做了较好的烘托。

  • 标签: 银盘 简洁明快 凤纹 纹饰 造型 陪葬坑
  • 简介:漳浦县黄道周纪念馆中的天方和黄道周《易象正》中的天方图大同小异,本文细致分析比较了二者结构的区别和相似,对其方圆数度关系作出考释。天方图是黄道周易学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其易学著述中,很多易、历、律的象数关系,都要根据天方图来说明。方以智一家三代对黄道周的天方图都很欣赏,黄道周的天方思想实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天方图 天方盘 方圆 易象数
  • 简介:贞,从哲学来看,是一种善恶价值判断.它是对选择某项原则的赞叹与呼吁.它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这样的观点的接受意味着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即元.价值判断的对象是对事实陈述的选择,如利.这些对象最终落实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一种相对确定的陈述.它无法表达存在的真正,即本体.知识所陈述的对象是事物的亨,即现象.现象是外在的生与主体的思的共同造作.在造作过程中,主体赋予事物以时空性.因此现象不真.事物的本体是生、思,即元.元展开为德性与生生不息.对于本体,人们保持沉默.元是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德行等把握它.

  • 标签: 周易 生生 本体
  • 简介:孔子重史的思想性格,对传统史学的形成,或者说中国史学的儒家化,关系深远。《春秋》与《论语》是理解这种关系的基本文献。撇开《左传》不论,《春秋》经的编年体裁,及寓褒贬于其中的修辞方式,构成史学的基本坯胎。而《论语》对三代事迹与礼制的评点,则赋予历史以灵魂,直接塑造了《史》《汉》的精神基调。然而,理解传统史学的成就与特质,不能停留在具体经验层面的论述上,还要揭示它背后的上学观念。其中,时与名是两个重要的观念。时与时序、世代相联结,奠定了有统绪的知识模式;而名则让观念从经验中超越出来,形成一种既存在历史之中,又超越历史之上的价值体系。时使历史成为知识,名则赋与历史以道德。具体的历史评判或会调节,但历史的大事业不会动摇。

  • 标签: 孔子 春秋 史学
  • 简介:为道德的存在提供了上学依据,其中的'尽性至命'是对传统的道德功利论的突破.是乃至整个孔学的理论基石.

  • 标签: 孔子 易传 儒家 形上学
  • 简介:相关资料初步表明。在中国古代。客观地把握人性及人与宇宙变互作用的自觉与努力业已发生。本文试图阐明《易经》的思维理路,借此思维理路,《易经》不仅塑造和影响了早期儒家上学,而且也塑造和影响了诸如意识研究,尤其是意识学之类的当代研究领域。《易经》的发展及其在西方的传播,正说明了这一点。意识学研究人性,思考存在的其他领域。在这些方面,意识学与《周易》是相通的。将意识学同中国古代思想相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意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早已有之。基于这一历史事实,我们有必要在意识学的起始处研究意识学。在意识学研究中,意识进化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须进行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易经》来探索意识的进化。

  • 标签: 宇宙道德 形而上学 多维度性 超灵论 自知
  • 简介:《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 标签: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 简介:网络规范是关于人们网络行动及网络社会关系的一整套新型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的。网络规范的发展,完善及其惯例比,制度化过程,不仅显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会的结构性生长点的巨大功能效应,关系到网络社会的运行如何实现其效率和秩序的问题,而且也构成了包括网络社会生活中内的人类整体性的社会主义生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 标签: 社会规范 网络协议规范 网络社会 网络规范 结构性生长点 定义
  • 简介:<正>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中出土一件陶制板饰建筑构件,属战国遗物,已断为两截,粘接后完整。高20.2cm、最长处40.5cm、厚2.7cm,色灰,质坚,背面粗糙,正面平整磨光并有凹线纹饰,主纹为粗线型对称旋涡纹,有边框,空白处分布六个乳钉纹。板饰外形与主纹共同构成了一只鸱枭(即猫头鹰)

  • 标签: 建筑构件 图腾 饰件 猫头鹰 旋涡纹 纹饰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的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郭店竹简最早从心性论上探讨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的问题,《中庸》和孟子循此路向,将人的道德需求上推到超越的上之天,为道德生活确立了最高的理据,解决了道德的终极根源问题,建立了儒家的道德上学。郭店竹简最早把刑法与礼乐并列为教化民众的手段和内容,开始了对传统儒家政治主张的重大变革,并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性,这些都被荀子所承袭,并最终形成了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礼法互补的治国模式理论。

  • 标签: 郭店竹简 心性论 道德形上学 自然人性论 礼法互补
  • 简介:《周易时论合编》是方孔熠易学思想的结晶。本文以这部著作为中心,阐发了方孔熠对“时”的形而上意义的理解。首先,他增加了“时”的内容,将其扩展到一切知识领域;其次,他依靠“中统有无”、“中五”等范畴,揭示了事物的三层本质规定.以作为“时”的形而上意义;景后,他还利厢“格物”说表达了本体和认知统一的思想,实现了本体之“时”和价值之“时”的沟通。

  • 标签: 中五 中统有无 格物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的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的新兴科学。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极大震动的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的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的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的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的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的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